土默特平原聚落体系的演变特征
发布时间:2021-06-28 11:34
以土默特平原6个区县乡镇及其以上级别的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国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4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17年调查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空间统计技术等方法,对研究区聚落体系的结构、布局、规模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结构的动态特征以及空间布局上看,一定程度的外在作用力对地理环境基底均衡性产生影响;1982年聚落分布在空间布局上与克里斯泰勒的六边形相一致;随后,受交通、政策、地形因素的影响,聚落呈现纵横轴线式向东北、西南方向集聚。从时空规模的等级演变特征上看,经典的中心地体系受大青山、黄河以及社会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聚落规模不断以大乡镇(城区)为中心扩展。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8(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82年聚落点的最邻近分析
运用零售引力模型及泰森多边形图,结合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绘制出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土默特平原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变化的示意图(图2)。1982—2017年,聚落整体上以正六边形分布样式为特征,呈现以呼和浩特市为一级中心、5个旗县县城所在地为二级中心、各个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分布。聚落之间的调整对原有近似理想均衡状态形成的克氏中心地空间格局产生了影响,聚落体系出现两次大变化:
依据位序-规模法则对研究区进行分析,并利用Arcgis软件对不同聚落点的人口进行图像化处理(如图3)。35a间聚落之间聚集程度越来越大,其中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周边区域人口聚集度明显增加。由于交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人口规模由发展缓慢的乡村向交通干线周围、黄河沿岸、各个旗县的县城所在地集中,如土默特右旗以及土默特左旗的人口密度逐渐由南北两侧向中间铁路干线周围增大;托克托县以及清水河县人口密度趋于向黄河平原一带增大;和林格尔县的盛乐以及呼市周围人口密度变化明显。总之,伴随经济的发展,个别乡镇人口的减少并不影响整体聚落人口的增长趋势。4.2 聚落体系空间演变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渭北旱塬乡村聚落演化的影响因素与空间重构——以黄陵县为例[J]. 薛东前,陈恪,贾金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黄荣静,苏惠敏,魏中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3]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演化特征及其机制[J]. 佟宝全,包玉龙,杨兵兵,阿荣. 地理科学. 2018(03)
[4]牧区聚落时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正蓝旗为例[J]. 张素丽,佟宝全,郝晶晶. 干旱区研究. 2018(01)
[5]乡村聚落变化及发展型式展望[J]. 李小建,杨慧敏. 经济地理. 2017(12)
[6]平原和山区县域聚落空间演变对比分析——以河南省延津县和宝丰县为例[J]. 娄帆,李小建,陈晓燕. 经济地理. 2017(04)
[7]1373~1596年河湟谷地聚落格局的时空演变[J]. 赵衍君,刘峰贵,陈琼,周强,罗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8)
[8]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类型与特征[J]. 邢谷锐,徐逸伦,郑颖. 经济地理. 2007(06)
[9]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 金其铭. 地理学报. 1988(04)
硕士论文
[1]多因子影响下的史前西辽河流域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研究[D]. 武虹.华侨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4244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8(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1982年聚落点的最邻近分析
运用零售引力模型及泰森多边形图,结合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绘制出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土默特平原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变化的示意图(图2)。1982—2017年,聚落整体上以正六边形分布样式为特征,呈现以呼和浩特市为一级中心、5个旗县县城所在地为二级中心、各个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分布。聚落之间的调整对原有近似理想均衡状态形成的克氏中心地空间格局产生了影响,聚落体系出现两次大变化:
依据位序-规模法则对研究区进行分析,并利用Arcgis软件对不同聚落点的人口进行图像化处理(如图3)。35a间聚落之间聚集程度越来越大,其中以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周边区域人口聚集度明显增加。由于交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人口规模由发展缓慢的乡村向交通干线周围、黄河沿岸、各个旗县的县城所在地集中,如土默特右旗以及土默特左旗的人口密度逐渐由南北两侧向中间铁路干线周围增大;托克托县以及清水河县人口密度趋于向黄河平原一带增大;和林格尔县的盛乐以及呼市周围人口密度变化明显。总之,伴随经济的发展,个别乡镇人口的减少并不影响整体聚落人口的增长趋势。4.2 聚落体系空间演变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渭北旱塬乡村聚落演化的影响因素与空间重构——以黄陵县为例[J]. 薛东前,陈恪,贾金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2]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黄荣静,苏惠敏,魏中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3]锡林郭勒牧区聚落体系演化特征及其机制[J]. 佟宝全,包玉龙,杨兵兵,阿荣. 地理科学. 2018(03)
[4]牧区聚落时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正蓝旗为例[J]. 张素丽,佟宝全,郝晶晶. 干旱区研究. 2018(01)
[5]乡村聚落变化及发展型式展望[J]. 李小建,杨慧敏. 经济地理. 2017(12)
[6]平原和山区县域聚落空间演变对比分析——以河南省延津县和宝丰县为例[J]. 娄帆,李小建,陈晓燕. 经济地理. 2017(04)
[7]1373~1596年河湟谷地聚落格局的时空演变[J]. 赵衍君,刘峰贵,陈琼,周强,罗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8)
[8]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类型与特征[J]. 邢谷锐,徐逸伦,郑颖. 经济地理. 2007(06)
[9]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 金其铭. 地理学报. 1988(04)
硕士论文
[1]多因子影响下的史前西辽河流域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研究[D]. 武虹.华侨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4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25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