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式”流动亦或“永久”迁移?——基于社会融入视角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人口流迁选择
发布时间:2021-08-11 19:19
本文基于近年来中国部分流动人口"流而不迁"的典型事实,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和城市特征的匹配数据,构建公共服务可及性综合指数,使用IV-probit和PSM方法,探索迁入地的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及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了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降低了"流而不迁"的暂时性迁居概率,且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自选择问题后仍然稳健;公共服务可及性的"人口迁移效应"因地区差异、城市级别、户口类型、家庭规模而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因流动性质、个体特征而存在显著的个体异质性。进一步研究显示,主观社会融入感在公共服务可及性的"人口迁移效应"中发挥中介机制作用,公共服务可及性对主观社会融入感具有正向影响,提升了流动个体的永久迁移意愿。基于流动人口福利改进的伦理目标,本文认为:公共部门应兼顾公共服务的地区均等化和类别均等化;注重流动人口多维度、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可及性水平提升;优化公共信息的传播路径并拓展流动个体对公共服务的表达渠道和参与范围,从而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
【文章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二)变量选择与描述
1.被解释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与机制变量
4.样本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方法与模型设定
1.Binary probit回归和IV-probit内生性检验
2.基于中介效应的机制检验
3.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自选择问题处理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模型估计
(二)稳健性检验
1.更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2.调整核心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3.随机删减子样本的稳健性检验
4.更换回归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三)基于群体效应和个体效应的异质性检验
1.群体异质性检验
2.个体异质性检验
(四)内生性问题处理
1.基于IV-probit估计的内生性分析
2.基于PSM的自选择偏误处理
(五)机制性检验
六、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包容性与劳动力的创业选择——基于流动人口的微观视角[J]. 周颖刚,蒙莉娜,林雪萍. 财贸经济. 2020(01)
[2]居住证制度、生命历程与新生代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基于2017年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J]. 梁土坤. 公共管理学报. 2020(01)
[3]户籍制度、城镇化与中国人口大流动[J]. 乔晓春. 人口与经济. 2019(05)
[4]高房价挤出了谁?——基于中国流动人口的微观视角[J]. 周颖刚,蒙莉娜,卢琪. 经济研究. 2019(09)
[5]流动人口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理性选择——基于非线性分层模型的实证研究[J]. 刘立光,王金营. 人口学刊. 2019(03)
[6]中国人口的迁移转变[J]. 段成荣,谢东虹,吕利丹. 人口研究. 2019(02)
[7]为教育而流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J]. 李超,万海远,田志磊. 财贸经济. 2018(01)
[8]流动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获取与居留意愿——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 刘乃全,宇畅,赵海涛.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06)
[9]地方公共品供给与人口迁移——来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 杨义武,林万龙,张莉琴. 中国人口科学. 2017(02)
[10]流动人口的创业选择与收入——户籍的作用及改革启示[J]. 宁光杰,段乐乐. 经济学(季刊). 2017(02)
本文编号:3336742
【文章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41(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二)变量选择与描述
1.被解释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与机制变量
4.样本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方法与模型设定
1.Binary probit回归和IV-probit内生性检验
2.基于中介效应的机制检验
3.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自选择问题处理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模型估计
(二)稳健性检验
1.更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2.调整核心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3.随机删减子样本的稳健性检验
4.更换回归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三)基于群体效应和个体效应的异质性检验
1.群体异质性检验
2.个体异质性检验
(四)内生性问题处理
1.基于IV-probit估计的内生性分析
2.基于PSM的自选择偏误处理
(五)机制性检验
六、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包容性与劳动力的创业选择——基于流动人口的微观视角[J]. 周颖刚,蒙莉娜,林雪萍. 财贸经济. 2020(01)
[2]居住证制度、生命历程与新生代流动人口心理融入——基于2017年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J]. 梁土坤. 公共管理学报. 2020(01)
[3]户籍制度、城镇化与中国人口大流动[J]. 乔晓春. 人口与经济. 2019(05)
[4]高房价挤出了谁?——基于中国流动人口的微观视角[J]. 周颖刚,蒙莉娜,卢琪. 经济研究. 2019(09)
[5]流动人口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理性选择——基于非线性分层模型的实证研究[J]. 刘立光,王金营. 人口学刊. 2019(03)
[6]中国人口的迁移转变[J]. 段成荣,谢东虹,吕利丹. 人口研究. 2019(02)
[7]为教育而流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J]. 李超,万海远,田志磊. 财贸经济. 2018(01)
[8]流动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获取与居留意愿——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 刘乃全,宇畅,赵海涛.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06)
[9]地方公共品供给与人口迁移——来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 杨义武,林万龙,张莉琴. 中国人口科学. 2017(02)
[10]流动人口的创业选择与收入——户籍的作用及改革启示[J]. 宁光杰,段乐乐. 经济学(季刊). 2017(02)
本文编号:3336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33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