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7-04-29 21:08

  本文关键词: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追加的人口生产性为经济增长贡献一个具有促进作用的人口红利。本文所建立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数学模型,以及以其定量地计算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人口红利对1978—2006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由阻碍作用转变成为促进因素,对GDP的贡献量与贡献率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中国每年实现的GDP中人口红利的贡献份额已超过10%。然而,人口红利的一次性、人口迁移与人口红利的区域间转移、人口红利为谁所得和人口负债由谁承担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人口红利 GDP 经济增长贡献 人口转变 人口年龄结构 数学模型 劳动力供给 人口迁移 劳动年龄 人口比例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项目编号:06&ZD025) 南京大学“985工程”二期项目“全球视野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C92-05
【正文快照】: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时间里,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人口红利”被普遍认为是东亚经济成功的关键。那么,中国的情况又将如何呢?本文构建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数学模型,定量地计算并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人口红利因素的作用大小,最后就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2 蔡f ;;劳动力短缺:我们是否应该未雨绸缪[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2 谌新民;杨永贵;;民工短缺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蔡f ;王美艳;;“未富先老”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4 李通屏;李建民;;中国人口转变与消费制度变迁[J];人口与经济;2006年01期

5 王金营;蔺丽莉;;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J];人口学刊;2006年04期

6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7 刘根荣;;“民工荒”的成因及其治理:一个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人口研究;2006年06期

8 陆杰华,肖周燕,王烨;2004: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01期

9 都阳;;中国低生育率水平的形成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10 朱洪;郭正模;;浅析中国人口红利及其兑现途径[J];西北人口;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永香;;对国外及东亚地区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简论[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秀云;区域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伟;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许雄奇;中国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陈平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世代交叠CGE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盈华;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慧;人口城市化的城乡年龄结构和就业差别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袁友文;“人口红利”期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3 鲁玉晗;老年人才可雇佣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朱洪;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李德友;基于人口红利的广东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永贵;民工短缺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实证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子成;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决定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伟;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日本政府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刘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10 何玮娜;人口转变背景下次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友华;近喜远忧的持续超低生育率——以苏州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2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炜;建立以国民生产总值为主的宏观经济指标体系[J];社会科学;1985年09期

2 杨泽军 ,刘晓帆;如何估价银行的产出[J];中国统计;1988年01期

3 周江;挪威统计局计算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J];中国统计;1988年04期

4 李晓超;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1989年04期

5 叶燕斐 ,赵笑函;关于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利息处理问题[J];统计研究;1989年04期

6 李文溥;产品实物总量的国际比较——国际比较项目(ICP)评介[J];统计研究;1989年05期

7 晓钟;货币购买力的国际对比方法[J];中国统计;1989年11期

8 戚少成,许宪春;美国NIPA′S向SNA的转换[J];统计研究;1990年02期

9 曾翔;对购买力平价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1990年05期

10 许宪春;美国的国民收入和生产帐户[J];中国统计;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胜于;黄有国;;棕榈酰化可能通过调节G蛋白与膜的结合而介导其信号转导功能[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2 陶雨花;钱俐珍;;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松涛;;谈证券市场的发展对扩大内需的作用[A];“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研讨会专集[C];1999年

4 赵理真;吴海昆;;对西宁市较高三产比重的评析[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5 曾昭磐;;厦门信息港建设策略研究[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曹金仓;;西部大开发中陕西怎么办[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尹承恕;;科技论文数量与GDP的相关性浅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陈巨莲;;植物与昆虫G蛋白的研究概况[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邓明胜;;西部大开发是机遇,更是挑战——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西部大开发战役[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Practice of Radio Guided Surgery for Lung Neoplasm[A];Abstracts of the Fif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l Surgery[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云飞;我市进入“人口红利”期[N];大连日报;2004年

2 记者 贺信 刘中元 通讯员 廖利珍;我省启动人口发展战略研究[N];南方日报;2004年

3 ;“未富先老”[N];人民日报;2004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赖志凯;国有民办是促进教育还是滋生腐败[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宗和;老龄化社会急需加大人力资源投资[N];中国老年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海达 实习生 郑瑶;劳动力问题考验“老龄化”中国[N];重庆日报;2005年

7 杨多贵 周志田 陈劭锋(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战略选择[N];中国人口报;2005年

8 钟伟;“血汗出口”还能走多远[N];民营经济报;2005年

9 蔡f ;经济增长方式的理性目标与激励机制[N];天津日报;2005年

10 江南金融研究所 消费升级策略小组;把握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N];证券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志卫;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作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郑宇植;中国环境污染与投资、贸易、GDP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杨仲山;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4 赵春艳;价值源泉与价值量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刘扬;基于Web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PSE模式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沈宗范;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外资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冉茂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陆歆弘;中国建筑业成长发展轨迹与增长影响因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海波;m_4AchR-Gilα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刘普照;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宗平;我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成因及治理方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宝平;黑龙江省财政困境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万州;优化结构调整比例构建国税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文艳;中国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5 宋雪飞;对买方市场下财政政策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6 应雄;中国民间投资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江小晖;提高我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李中海;俄罗斯外债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9 罗志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小平;重庆市能源效率与能源发展战略[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35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