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典型人口和资源双约束地区土地承载力动态分析——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28 07:17
  为分析典型人口和资源双约束型地区的土地承载力,构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承载力模型,结合改进灰色GM(1,1)模型对研究区过去2005—2016年土地承载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土地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承载力变化包括增长期、波动期、积累期三个阶段;预计当社会处于小康生活水平时(2020年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承载潜力小于1,超载28.11万人;至2025年,全州土地承载潜力大于1,能达到盈余水平;2030年全州土地承载潜力大于1,达到1.86,基本可实现富余水平。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35(0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典型人口和资源双约束地区土地承载力动态分析——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区位图

趋势图,自治州,苗族,侗族


表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土地承载力演化分析 年份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粮食产量(吨) 粮食播种面积(万公顷) 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LCC LCCI Rx(%) Ry(%) 超载人口(万人) 承载力评价 2005 395.66 1343416 30.27 4438.11 335.85 0.85 17.81 — 59.81 超载 2006 387.52 1379689 31.00 4450.61 344.92 0.89 12.35 — 42.60 超载 2007 377.18 1414980 31.02 4561.51 353.75 0.94 6.62 — 23.44 临界超载 2008 369.17 1444864 28.73 5029.11 361.22 0.98 2.20 — 7.95 临界超载 2009 358.76 1476598 29.73 4966.69 369.15 1.03 — 2.81 — 平衡有余 2010 348.52 1265700 30.49 4151.20 316.42 0.91 10.14 — — 临界超载 2011 346.00 907925 30.56 2970.96 226.98 0.66 52.44 — 119.02 严重超载 2012 347.27 1126200 30.32 3714.38 281.55 0.81 23.34 — 65.72 超载 2013 348.34 1100342 30.52 3605.31 275.09 0.79 26.63 — 73.25 过载 2014 347.75 1187706 30.80 3856.19 296.93 0.85 17.12 — 50.82 超载 2015 348.54 1201866 30.90 3889.53 300.47 0.86 16.00 — 48.07 超载 2016 350.74 1223574 31.14 3929.27 305.89 0.87 14.66 — 44.85 超载 注:LCCI>1表示盈余;LCCI=1,表示平衡;LCCI<1,表示超载。图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粮食单产演变趋势

趋势图,自治州,苗族,侗族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粮食单产演变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承载力研究范式的变迁、分化及其综论[J]. 靳相木,李陈.  自然资源学报. 2018(03)
[2]基于改进模型的西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J]. 彭争呈,郭仕利.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1)
[3]忻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空间结构差异——基于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J]. 赵鹏宇,刘晓东,步秀芹,王翠萍,崔嫱,冯文勇.  资源与产业. 2017(03)
[4]承载力视角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J]. 李昊,李世平,银敏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5]生态足迹的模型修正与方法改进[J]. 周涛,王云鹏,龚健周,王芳,冯艳芬.  生态学报. 2015(14)
[6]岷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 李刚,卢晓宁,边金虎,李爱农,雷光斌,南希,姜琳.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1)
[7]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江苏省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研究[J]. 翟腾腾,郭杰,欧名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02)
[8]基于生态足迹的开封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 彭红霞,张红娟,王新君,侯林春.  生态经济. 2013(11)
[9]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改进及其应用[J]. 黄常锋,何伦志.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2)
[10]山西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阚先学,韩秀兰,罗剑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硕士论文
[1]甘谷县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 王雄.兰州大学 2015
[2]沈阳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刘兴广.南京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11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411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