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7:07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视角,利用异速增长模型初步判断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异速发展状况;选取直接或间接反映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通过测算协调发展指标值的大小将东北地区人口-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水平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其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以2001年为分界点,先后经历了人口城市化发展超前和土地城市化发展超前阶段;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指数随时间不断增加且变化趋势相似,二者协调发展程度逐渐由失调向协调过渡;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自2000年开始形成以省会和重点发展城市为中心的核心发展区域;34个地级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轨迹有12种类型,可划分为协调高速发展区、失调稳步发展区和失调缓慢发展区。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9,58(1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可能的轨迹类型454545454545
,通过衡量土地利用投入和产出,间接反映土地城市化的发展水平[21]。基于以上分析,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应包括社会、经济、产业、环境等多层次要素及数据的可获得性考虑,遵循系统性、动态性、完整性的原则,构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表2)。本体系具有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共计12个指标。3结果与分析3.1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异速增长分析东北地区1990—2015年城市异速增长系数见图2。由图2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异速增长状况以2001年为分界点,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1990—2001年,异速增长系数b小于临界值0.85,东北地区处于负异速增长状态,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用地的扩张速度;2001—2015年(2014年除外),异速增长系数b大于0.85,表现为正异速增长,城市用地增长率超过了城市人口增长率,且在2010年达到峰值0.99。结果表明,中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开始加快,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状况。在经历了10年左右的急剧扩张之后,国家逐渐意识到过分重视发展的速度并不能带来实质上的进步,忽视当前突出的人地矛盾反而有可能造成资源环境的浪费与破坏。200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2010年,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节约资源的重大措施”,党中央开始把“防止特大城市过度扩张”作为城市发展的政策导向,然而收效甚微。虽然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后异速增长
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80706050403020100比例//%0~0.20.2~0.40.4~0.60.6~0.8均值图31990—2015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变化图41990—2015年土地城市化水平变化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120100806040200比例//%0~0.20.2~0.40.4~0.60.6~0.8均值图51990—2015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变化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1009080706050403020100比例//%0~0.20.2~0.40.4~0.60.6~0.8均值变化不显著因此二者耦合度改善情况不明显,发展度略微增长,东北地区城市主要协调类型仍为低度失调,但有17.65%的城市进入勉强协调阶段。2000—2005年,土地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逐渐缩小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距,耦合度有所提升,失调城市数量进一步减少,将近50%的地级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2005—2010年,部分城市土地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耦合度不断优化的同时发展度也在上升,因此很多城市协调类型在改变,17.65%的城市发展为初级协调水平,勉强协调类型开始成为主力军,此时仅有5.88%的城市处于失调阶段。2015年,所有地级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发展不再失调,初级协调城市数量持续增加,比例达到38.24%,且有部分城市有望迅速发展为良好协调类型。3.2.2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空间分析1990—1995年,东北地区只存在两种协调发展类型,均属于失调阶段。由图6可知,1990年东北地区严重失调类型城市有7个,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关系及其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王亚华,袁源,王映力,张小林,乔伟峰. 地理研究. 2017(01)
[2]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格局演化[J]. 高雁鹏,袁家冬. 经济地理. 2016(12)
[3]基于结构视角的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异速增长研究[J]. 王成新,王波涛,王翔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8)
[4]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性分析[J]. 吕志强,卿姗姗,邓睿,庞容. 城市问题. 2016(06)
[5]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J]. 吕添贵,吴次芳,李洪义,游和远,蔡潇. 地理科学. 2016(02)
[6]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态势及其驱动机制[J]. 周艳,黄贤金,徐国良,李建豹. 地理研究. 2016(02)
[7]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J].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 地理研究. 2015(03)
[8]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评价[J]. 范辉,刘卫东,吴泽斌,张恒义. 经济地理. 2014(12)
[9]中国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与进程的空间评价[J]. 王洋,王少剑,秦静. 地理研究. 2014(12)
[10]1993-2008年中国土地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度及区域差异[J]. 朱凤凯,张凤荣,李灿,焦鹏飞,王静霞.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5)
本文编号:3455651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9,58(1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可能的轨迹类型454545454545
,通过衡量土地利用投入和产出,间接反映土地城市化的发展水平[21]。基于以上分析,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应包括社会、经济、产业、环境等多层次要素及数据的可获得性考虑,遵循系统性、动态性、完整性的原则,构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表2)。本体系具有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共计12个指标。3结果与分析3.1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异速增长分析东北地区1990—2015年城市异速增长系数见图2。由图2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异速增长状况以2001年为分界点,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1990—2001年,异速增长系数b小于临界值0.85,东北地区处于负异速增长状态,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用地的扩张速度;2001—2015年(2014年除外),异速增长系数b大于0.85,表现为正异速增长,城市用地增长率超过了城市人口增长率,且在2010年达到峰值0.99。结果表明,中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开始加快,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状况。在经历了10年左右的急剧扩张之后,国家逐渐意识到过分重视发展的速度并不能带来实质上的进步,忽视当前突出的人地矛盾反而有可能造成资源环境的浪费与破坏。200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2010年,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节约资源的重大措施”,党中央开始把“防止特大城市过度扩张”作为城市发展的政策导向,然而收效甚微。虽然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后异速增长
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80706050403020100比例//%0~0.20.2~0.40.4~0.60.6~0.8均值图31990—2015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变化图41990—2015年土地城市化水平变化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120100806040200比例//%0~0.20.2~0.40.4~0.60.6~0.8均值图51990—2015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变化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份1009080706050403020100比例//%0~0.20.2~0.40.4~0.60.6~0.8均值变化不显著因此二者耦合度改善情况不明显,发展度略微增长,东北地区城市主要协调类型仍为低度失调,但有17.65%的城市进入勉强协调阶段。2000—2005年,土地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逐渐缩小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距,耦合度有所提升,失调城市数量进一步减少,将近50%的地级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2005—2010年,部分城市土地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耦合度不断优化的同时发展度也在上升,因此很多城市协调类型在改变,17.65%的城市发展为初级协调水平,勉强协调类型开始成为主力军,此时仅有5.88%的城市处于失调阶段。2015年,所有地级市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发展不再失调,初级协调城市数量持续增加,比例达到38.24%,且有部分城市有望迅速发展为良好协调类型。3.2.2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空间分析1990—1995年,东北地区只存在两种协调发展类型,均属于失调阶段。由图6可知,1990年东北地区严重失调类型城市有7个,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关系及其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王亚华,袁源,王映力,张小林,乔伟峰. 地理研究. 2017(01)
[2]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格局演化[J]. 高雁鹏,袁家冬. 经济地理. 2016(12)
[3]基于结构视角的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异速增长研究[J]. 王成新,王波涛,王翔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8)
[4]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性分析[J]. 吕志强,卿姗姗,邓睿,庞容. 城市问题. 2016(06)
[5]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J]. 吕添贵,吴次芳,李洪义,游和远,蔡潇. 地理科学. 2016(02)
[6]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态势及其驱动机制[J]. 周艳,黄贤金,徐国良,李建豹. 地理研究. 2016(02)
[7]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J].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 地理研究. 2015(03)
[8]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评价[J]. 范辉,刘卫东,吴泽斌,张恒义. 经济地理. 2014(12)
[9]中国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与进程的空间评价[J]. 王洋,王少剑,秦静. 地理研究. 2014(12)
[10]1993-2008年中国土地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度及区域差异[J]. 朱凤凯,张凤荣,李灿,焦鹏飞,王静霞.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5)
本文编号:3455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45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