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视角下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
发布时间:2021-11-24 06:17
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背景下,现行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在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构建新型利益导向政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及兼顾公平等原则。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需要在战略思维、政策理念、价值取向、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转变,与此同时,需要深化利益导向政策的治理体系、加强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协调、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以此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现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 利益导向作用不强
(二) 在调整人口结构方面, 利益导向作用较差
(三) 在促进家庭发展方面, 利益导向作用小
(四) 与其他公共政策衔接不够
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 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协调的原则
(二) 坚持突出重点, 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 坚持因地制宜, 开拓创新的原则
(四) 坚持立足长远, 可持续性的原则
三、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下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转变
(一) 战略思维上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二) 政策理念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三) 价值取向上以补偿型社会政策向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变
(四) 工作机制由行政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
四、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配套改革
(一) 完善利益导向政策的治理体系
(二) 加强利益导向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协调
(三) 完善利益导向政策的资金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计划生育政策是否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视角的理论和经验研究[J]. 张国旺,王孝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2]普惠型公共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比较分析——基于湖北农村的调查[J]. 杨云彦,李波平. 人口与经济. 2013(04)
[3]丧失独生子女父母的三重困境及其扶助机制——以湖北省8市调查为例[J]. 张必春,江立华. 人口与经济. 2012(05)
[4]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状况与分析[J]. 翟振武,杨凡.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0(08)
[5]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 陆杰华,朱荟. 人口研究. 2010(04)
[6]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长效机制及政策体系探讨——基于微观激励机制设计视角[J]. 钟水映,李魁. 人口研究. 2008(02)
[7]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评估分析[J]. 杨云彦,程广帅,王艳,杨世华,杨先榕.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7(12)
博士论文
[1]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 洪娜.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15407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现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 利益导向作用不强
(二) 在调整人口结构方面, 利益导向作用较差
(三) 在促进家庭发展方面, 利益导向作用小
(四) 与其他公共政策衔接不够
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 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协调的原则
(二) 坚持突出重点, 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 坚持因地制宜, 开拓创新的原则
(四) 坚持立足长远, 可持续性的原则
三、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下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转变
(一) 战略思维上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二) 政策理念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三) 价值取向上以补偿型社会政策向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变
(四) 工作机制由行政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
四、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配套改革
(一) 完善利益导向政策的治理体系
(二) 加强利益导向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的协调
(三) 完善利益导向政策的资金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计划生育政策是否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基于教育人力资本视角的理论和经验研究[J]. 张国旺,王孝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2]普惠型公共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比较分析——基于湖北农村的调查[J]. 杨云彦,李波平. 人口与经济. 2013(04)
[3]丧失独生子女父母的三重困境及其扶助机制——以湖北省8市调查为例[J]. 张必春,江立华. 人口与经济. 2012(05)
[4]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状况与分析[J]. 翟振武,杨凡.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0(08)
[5]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 陆杰华,朱荟. 人口研究. 2010(04)
[6]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长效机制及政策体系探讨——基于微观激励机制设计视角[J]. 钟水映,李魁. 人口研究. 2008(02)
[7]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评估分析[J]. 杨云彦,程广帅,王艳,杨世华,杨先榕.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7(12)
博士论文
[1]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 洪娜.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15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51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