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8: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流动早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各区域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不可避免地受这股浪潮波及。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江苏的流动人口规模也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探究江苏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与空间分布差异性可能的影响因素,这是关系到流动人口对流入地发展的促进作用、江苏省各区域的稳定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全省各方面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重大研究课题。这一研究至少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流入江苏省的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二是地区的差异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尝试综合这两方面对江苏省流动人口分布格局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基于全国第五、六次普查数据和江苏省统计年鉴数据描述2000—2016年江苏省流动人口在三大区域、各地级市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研究范畴包括流入人口、流出人口以及净流入人口,其中流入人口又细化成三部分,即跨省流入、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流入;其次结合了地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以及在校小学生数,进一步探讨江苏省不同地区的人口吸引力;再次从省内和省际两方面比较不同来源地的流入人口分布差异和个...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年江苏各地区流入人口
000年江苏各地区流入人口
图 3-3 2015 年江苏各地区流入人口.2.2 江苏 2010—2016 年流动人口分布情况仅是尾数逢 0 的年份才有人口普查数据,并且由于非普查年份的江苏城市流入和流出的数据资料不全面,导致不能利用普查数据逐年准确分析流入和流出人口情况,但是可用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等其他人口数据对上节江苏流动人口补充分析。本节为进一步分苏城市的流动人口分布所用数据如下:一是利用 2010—2016 年的各地区以及城市的净流口数据;二是通过江苏各城市 2010—2016 年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以及在校小学生数,逐析,深化判断江苏城市流动人口趋势。1)净流入人口数量分布通过计算 2010—2016 年净流入人口数量,以补充说明江苏人口流动集聚特征。从 2开始,江苏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重一直处在 95%至 97%之间,2010 年达到最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地缘效应与驱动机制:男女有别吗?[J]. 曾永明. 人口研究. 2017(05)
[2]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J]. 赵丁海,乔学斌. 法制与社会. 2017(15)
[3]边境省区县域城镇化与人口迁移的时空演变及机制分析——以广西为例[J]. 李红,张珺,欧晓静. 热带地理. 2017(02)
[4]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对流通业产出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 柳思维,周洪洋. 经济地理. 2016(12)
[5]流动人口分布演变机制与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 茆长宝,穆光宗. 人口学刊. 2016(04)
[6]中国人口的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J]. 吴瑞君,朱宝树. 中国人口科学. 2016(01)
[7]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J]. 杨传开,宁越敏. 地理研究. 2015(08)
[8]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流入地城市特征及其变动趋势[J]. 夏怡然,苏锦红,黄伟. 人口与经济. 2015(03)
[9]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J]. 刘涛,齐元静,曹广忠. 地理学报. 2015(04)
[10]中国跨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基于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J]. 李拓,李斌.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2)
博士论文
[1]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 俞路.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河南省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化效率的影响研究[D]. 牛超.郑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48945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年江苏各地区流入人口
000年江苏各地区流入人口
图 3-3 2015 年江苏各地区流入人口.2.2 江苏 2010—2016 年流动人口分布情况仅是尾数逢 0 的年份才有人口普查数据,并且由于非普查年份的江苏城市流入和流出的数据资料不全面,导致不能利用普查数据逐年准确分析流入和流出人口情况,但是可用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等其他人口数据对上节江苏流动人口补充分析。本节为进一步分苏城市的流动人口分布所用数据如下:一是利用 2010—2016 年的各地区以及城市的净流口数据;二是通过江苏各城市 2010—2016 年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以及在校小学生数,逐析,深化判断江苏城市流动人口趋势。1)净流入人口数量分布通过计算 2010—2016 年净流入人口数量,以补充说明江苏人口流动集聚特征。从 2开始,江苏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重一直处在 95%至 97%之间,2010 年达到最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地缘效应与驱动机制:男女有别吗?[J]. 曾永明. 人口研究. 2017(05)
[2]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J]. 赵丁海,乔学斌. 法制与社会. 2017(15)
[3]边境省区县域城镇化与人口迁移的时空演变及机制分析——以广西为例[J]. 李红,张珺,欧晓静. 热带地理. 2017(02)
[4]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对流通业产出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 柳思维,周洪洋. 经济地理. 2016(12)
[5]流动人口分布演变机制与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 茆长宝,穆光宗. 人口学刊. 2016(04)
[6]中国人口的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J]. 吴瑞君,朱宝树. 中国人口科学. 2016(01)
[7]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J]. 杨传开,宁越敏. 地理研究. 2015(08)
[8]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流入地城市特征及其变动趋势[J]. 夏怡然,苏锦红,黄伟. 人口与经济. 2015(03)
[9]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J]. 刘涛,齐元静,曹广忠. 地理学报. 2015(04)
[10]中国跨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基于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J]. 李拓,李斌. 中国人口科学. 2015(02)
博士论文
[1]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 俞路.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河南省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化效率的影响研究[D]. 牛超.郑州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48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5489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