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29 14:18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通过构建青藏高原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空间数据集,系统核算青藏高原人口数量及其空间密度,从经度、纬度、极向和垂直4个维度解析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并基于"胡焕庸线"思想,提出青藏高原的"祁吉线"人口地理划分方案。结论包括:①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东南密、西北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距离"寒旱核心区"近疏远密的极向地域分异明显;②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与海拔、土壤、水资源、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本底具有高度耦合关系,自然因素间交互作用加强了人口地域分异;③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可以通过连接祁连县与吉隆县的"祁吉线"体现,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达到93∶7的悬殊;④"祁吉线"长期稳定,但是东南半壁人口持续微降,西北半壁人口持续微增,未来时期,东南半壁依然是青藏高原城镇化及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而西北半壁应当重视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矛盾。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02)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


2010年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图

空间分布图,人口,高原


“祁吉线”两侧人口疏密格局长期稳定,但是东南半壁毗邻省会、首府及内地的区域人口增速较缓,而西北半壁人口增速长期居高。绘制1982—2010年不同时间段常住人口年均增率的空间分布图(图3)。以“祁吉线”为界,1982—1990年西北半壁的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率超过2%,而东南半壁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率处于1%~2%之间,部分县市甚至呈现人口负增长;1990—2000年西北半壁大多数县市人口年均增率仍然超过2%,而东南半壁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率处于0~1%或1%~2%之间;2000—2010年西北半壁人口年均增长率以大于2%和介于1%~2%为主,而东南半壁人口年均增率处于1%~2%之间的县市范围有所扩张,但是大多数县市仍然处于1%~2%之间,部分县市呈现人口负增长。纵观1982—2010年,得益于少数民族地区优厚的计划生育政策,青藏高原大多数县市均呈现人口正增长;西北半壁的寒旱地区人口以本地从事畜牧产业为主,对外人口迁移不活跃,人口年均增长率多超过2%;东南半壁人口增速相对较低,一方面,东南半壁毗邻内地,人口迁出更为活跃,另一方面在拉萨、西宁周边以及毗邻内地的青藏高原县市,受城镇化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迁移集聚影响,人口增长放缓。4.3“祁吉线”应用启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地带与寒冷干旱核心区域[J]. 郑度,赵东升.  干旱区研究. 2019(01)
[2]“胡焕庸线”以西的西部人口格局[J]. 李建新,杨珏.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1)
[3]地理探测器方法下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变化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研究[J]. 吕晨,蓝修婷,孙威.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8)
[4]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5]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J]. 李佳洺,陆大道,徐成东,李扬,陈明星.  地理学报. 2017(01)
[6]1935-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J]. 杨强,李丽,王运动,王心源,陆应诚.  地理研究. 2016(08)
[7]基于“胡焕庸线”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J]. 高向东,王新贤,朱蓓倩.  人口研究. 2016(03)
[8]基于乡镇尺度的中国25省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柏中强,王卷乐,杨雅萍,孙九林.  地理学报. 2015(08)
[9]“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及其两侧人口集疏模式差异[J]. 戚伟,刘盛和,赵美风.  地理学报. 2015(04)
[10]中国人口分布的自然成因[J]. 方瑜,欧阳志云,郑华,肖燚,牛俊峰,陈圣宾,逯非.  应用生态学报. 2012(12)



本文编号:3556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556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6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