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情感及其社区生活感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27 09:10
  采用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对广州市流动人口情感及其社区生活感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保障房社区的流动人口消极情感最高,其次是城中村、单位社区和商品房社区,最低为集资房社区,且流动人口聚居区中的消极情感高于非聚居区。在社区生活感知方面,非聚居区的社区归属感和邻里互助优于聚居区,而聚居区在邻里交往和邻里信任上优于非聚居区。其中,"社区归属感""邻里交往"和"邻里互助"因素对流动人口的消极情感存在负向作用,而"与社区里的外地人交往"则存在正向作用。流动人口之间的情感交往易出现"情感传染"现象,与相似群体的"情感共鸣"可能增加其生活烦恼。总体上,新时代的社区空间感知意义重大,城市移民的社区情感体验和情感适应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 2020,44(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综述
    2.1 城市研究中情感研究的兴起
    2.2 移民情感研究简评
3 实证分析
    3.1 广州市新移民地方情感调查及移民情感结构
    3.2 流动人口情感综合测量与比较
    3.3 流动人口情感与社区生活感知的互动联系:基于聚居区的分析
        3.3.1 社区生活感知
        3.3.2 情感与社区生活感知的互动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地理学“情感转向”与情感地理学研究述评[J]. 朱竑,高权.  地理研究. 2015(07)
[2]中国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5~2011[J]. 黄四林,侯佳伟,张梅,辛自强,张红川,孙铃,窦东徽.  心理学报. 2015(04)
[3]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J]. 卢晖临,潘毅.  社会. 2014(04)
[4]快速城市化时期中国城市住房研究述评——基于核心期刊的分析[J]. 陈宏胜,李丽,李志刚.  城市规划. 2014(05)
[5]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J]. 宁越敏.  南京社会科学. 2012(10)
[6]中国大都市新移民的住房模式与影响机制[J]. 李志刚.  地理学报. 2012(02)
[7]从“先赋”到“后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J]. 悦中山,李树茁,靳小怡,费尔德曼.  社会. 2011(06)
[8]农村人口非农化与中国城镇化问题[J]. 姚士谋,吴建楠,朱天明,William Y.B.Chang.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03)
[9]上海市流动人口不同聚居形态及其社会融合差异研究[J]. 罗仁朝,王德.  城市规划学刊. 2008(06)
[10]中国城市的居住分异[J]. 李志刚.  国际城市规划. 2008(04)



本文编号:3645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645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