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集聚增长日益显著以及城市间连接性的增强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通过运用GIS环境下的Moran's I等技术方法,探讨了1990-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尽管总体上城市人口的正空间集聚性不强,但局部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T"字型和沿主要铁路交通线的发展态势,而其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之中;三大地带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特征反差明显,东部城市区域基本表现为一体化发展趋势,而中西部城市区域则趋向于极化发展或表现出较差的整体协调能力;进一步来看,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于区域之间也体现于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且其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集聚区位有所变化。总体来看,这一典型转型时期里,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演变,体现出了市场力量、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国家空间开发政策等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 局部Moran's I 空间集聚 城市人口 不平衡 一体化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6)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525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532)~~
【分类号】:C922.2
【正文快照】: 1引言一般来说,城市集聚对于解释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或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变化具有重要作用[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集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是有效的[2]。但过度集聚会引起效率的降低,此时扩散力变得有效,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开始转移到邻近的卫星城市,并进一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2 李震;顾朝林;姚士媒;;当代中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类型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5期
3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特征问题与建设构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赵群毅;;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张文新,朱良;中国大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现状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洪军,葛剑平,江南;上海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李艳,陈雯;沪苏边缘区经济合作的时空关系及其对策——以南通和苏州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6 于涛方,吴志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边界界定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7 唐琦;虞孝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8 陈炜,李映涛;略论近代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平衡[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肖金成;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3期
10 李光勤;张明举;刘衍桥;;基于城市流视角的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联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乃力;;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2 盛科荣;;辽中南都市经济区空间格局变化及其机制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3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形成与空间分异格局[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刘云霞;赵梅;姚士谋;;基于GIS的南京都市区空间扩展规律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浩;;警惕我国城镇密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无锡“水危机”事件所思[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罗震东;;分权与碎化——中国都市区域发展的阶段与趋势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栋;地域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杨培峰;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蔡竞;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王君;城市改造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林文;中国小城镇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士君;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田文江;郊区城市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映梅;区域聚落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建军;山东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军民;陕西区域发展与城市布局合理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于霞;城市职能结构类型及优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岳虹辰;中心城市区域调控模式及相关体制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6 谌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7 贾善和;城市化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8 罗长海;杭州市的住宅郊区化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邹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赵波;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及管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2 陈田;;省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组织的理论与方法[J];城市问题;1992年02期
3 刘继生,陈涛;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2期
4 任东明;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状态的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2期
5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6 戴学珍;论京津空间相互作用[J];地理科学;2002年03期
7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8 虞蔚;我国重要城市间信息作用的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88年02期
9 胡序威;论中国经济区的类型与组织[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10 李小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6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