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分布等在内的迁移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继而从迁移原因、迁移人口的城乡分布、迁移时间、迁移类型与属性的交叉分析等方面探讨了人口迁移的类型学特征。引入就业可达性概念,分析了人口迁移率的空间格局、就业可达性与人口迁移率的空间匹配关系以及人口迁移流的空间格局,发现通过就业可达性格局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口迁移率的分布。最后,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技术研究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迁入地城镇居民收入与迁移率呈正相关关系,而迁出地城镇收入、迁入地的科技文化水平、迁移距离和迁入地农村收入则与迁移率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人口迁移 省际迁移 人口空间格局 就业可达性 第六次人口普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51;40971085)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1引言人口迁移一直是地理学、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传统研究课题,是具有跨学科影响的、涉及区域发展的重要问题。早在19世纪末,英国统计学家列文斯坦(Raven-stein)已经基于20多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分析,总结出人口迁移的规律性[1]。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博格(Bogue)等人着眼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2 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3 张正康;何峻岭;;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城市土地利用布局探讨——以《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9年02期
4 王桂新;我国省际人口迁移与距离关系之探讨[J];人口与经济;1993年02期
5 米红;周伟;史文钊;;人口迁移重力模型的修正及其应用[J];人口研究;2009年04期
6 原新;邬沧萍;李建民;王桂新;桂世勋;;新中国人口60年[J];人口研究;2009年05期
7 张文新,朱良;近十年来中国人口迁移研究及其评价[J];人文地理;2004年02期
8 周皓;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综述[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05期
9 骆许蓓;论双边贸易研究中重力模型的距离因素[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2期
10 盛来运;国外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发展[J];统计研究;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武;袁自强;李海建;;大别山区农民工结构特征与流动机制分析——以皖西金寨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段七零;;江苏城市势力圈与行政区域的叠合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田艳争;赵春雨;苗恩标;李飞;;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张丽;;发展中俄经济贸易与俄语人才的培养[J];北方经济;2006年08期
5 何雄浪;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及对策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李娜;于涛方;郭怀成;;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演变:航空流视角(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赵群毅;;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杨德云;;基于分形理论的广西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9 刘耀彬;张安军;姜晓璐;;基于DEA动态聚类的江西省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10 刘承良;田颖;梁滨;;武汉城市圈产业经济的系统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云;;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人口迁移的形式及其比较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发曾;张伟;张建伟;徐晓霞;苏朝阳;吕金嵘;冯德显;汪雪峰;赵威;李磊;李琳;刘静玉;刘晓丽;杨兰桥;;第六章 宏观尺度下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3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形成与空间分异格局[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发曾;张伟;;基于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整合发展[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晓飞;匡耀求;黄宁生;;广州市人口迁移流动的特征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8 江曼琦;;首都经济圈与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建设[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朱琛;孙姗珊;;城市不同居住区位群体就业可达性差异研究——以上海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10 解永庆;缪杨兵;;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选择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2 何伟;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油籽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维德;城市人口、收入与商品住宅[D];辽宁大学;2011年
5 张心淼;中国人才区域流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变动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春林;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构架与实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煜玲;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春华;外商直接投资与浙江省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汉杰;哈尔滨建筑“第五立面”规划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黄静;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估计[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薛莉;传统到现代:南京流动回族族际通婚观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郁是晶;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社区的社会工作干预[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阳阳;外来媳妇的夫妻关系及其社工介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伍国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曹玮玮;福建省城市经济影响区与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路鸣;辽宁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林如;李莉;;劳动力转移、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2 徐国祥;国内净迁移人口数估计方法研究[J];财经研究;1994年04期
3 彭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2期
4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5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6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7 虞蔚;我国重要城市间信息作用的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88年02期
8 胡序威;论中国经济区的类型与组织[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9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10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红利;2000年日本人口普查数据[J];人口学刊;2001年04期
2 ;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召开[J];北京统计;2002年05期
3 张国钧;甘肃举办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讲习班[J];西北人口;1983年03期
4 徐耀祥;“中国人能行吗?”——追记上海市首次运用计算机集中处理人口普查数据[J];上海统计;2000年02期
5 梁建兴,郑海川,杨永军,曹灵娣;如何评估(使用)一个区域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J];统计与决策;2002年01期
6 刘亚荣,张培荣;思想领先 无私奉献 谱写数据处理新篇章——山西省忻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总结[J];山西统计;2002年01期
7 王广州;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重报问题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1期
8 王晓东;;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J];当代贵州;2010年20期
9 约瑟夫·米盖尔·古斯曼;;你与全球气候变化——全球二十余位顶尖级专家学者谈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 分析环境及气候变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年06期
10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解读(上)——流动人口达3128万 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苏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A];老龄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江苏省老龄研究论文选集(2010-2011)[C];2011年
2 关祥祖;;彝族医药简述[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强;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估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11年
2 州统计局;我州人口普查数据已编审完[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3 记者 冯俊兰;人口普查数据不作为考核评比依据[N];河北日报;2000年
4 记者 冯洁;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准确[N];铜川日报;2010年
5 记者 肖建生 通讯员 徐林;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N];湖南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冬明;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N];江西日报;2010年
7 张裕辉 周洪斌;搞准人口普查数据的五项措施[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记者 陆非凡;全力以赴 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N];嘉兴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婷婷;地区确保人口普查数据准确[N];阿勒泰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高家宽;结合人口普查数据推进统计成果应用[N];嘉兴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重轩;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7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