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吗?——基于“老有所为”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24-02-17 18:27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将成为社会常态,而目前我们对于人口老龄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体系和认知范畴。这会对国家的宏观政策体系制定和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造成一定偏差,也引发了公众认知层面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过度担忧和过分解读。基于"老有所为"视角探析老年人在劳动就业、家庭照料和志愿活动等方面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制定老龄社会的应对策略,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出发。理念的变革和思维的创新,应当成为老龄社会政策研究的出发点。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生产性老龄化”在西方的发展
二、“老有所为”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一)“老有所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1. 对“老有所为”理论的统一界定
2. 对“老有所为”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
3.“老有所为”是选择与机会,而不是责任与义务
(二)“老有所为”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
1. 第一阶段:干部制“老有所为”
2. 第二阶段:特定人员的“老有所为”
3. 第三阶段:普适性“老有所为”
三、“老有所为”在中国的制度安排
(一)家庭照顾(含自我照料):老年家庭照顾者的价值
(二)终身学习:老年人力资本投资
(三)灵活就业: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
(四)志愿者服务:重塑老年期生活的价值立场
四、总结与讨论
本文编号:3901204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生产性老龄化”在西方的发展
二、“老有所为”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
(一)“老有所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1. 对“老有所为”理论的统一界定
2. 对“老有所为”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
3.“老有所为”是选择与机会,而不是责任与义务
(二)“老有所为”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
1. 第一阶段:干部制“老有所为”
2. 第二阶段:特定人员的“老有所为”
3. 第三阶段:普适性“老有所为”
三、“老有所为”在中国的制度安排
(一)家庭照顾(含自我照料):老年家庭照顾者的价值
(二)终身学习:老年人力资本投资
(三)灵活就业: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
(四)志愿者服务:重塑老年期生活的价值立场
四、总结与讨论
本文编号:3901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390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