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多目标决策视角下中国适度人口规模预测

发布时间:2017-06-02 01:09

  本文关键词:多目标决策视角下中国适度人口规模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未来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的基本判断是关系中国人口政策走向的根本问题,也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采用多目标决策技术中的"可能-满意度"方法(PS法),结合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提取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动态发展及与其他国家人口对比等四方面中的13个指标,首先对单个指标影响因素的可能-满意度曲线进行分析;其次设计由不同的指标并合而成的8种方案,以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计算每种方案所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并分析对应的人口政策;最后对影响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在2050年应当达到的适度目标规模的取值范围为14.8亿至15.4亿之间,此时,可能-满意度大于0.74,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老年系数在0.226~0.236之间。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关键词】适度人口规模预测 经济与资源环境 人口动态发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劳动年龄人口需求变动与就业策略研究——基于国际比较和国内比较的视角(09CRK004)
【分类号】:C924.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根据搜狐新闻网2010年“两会”提案议案关注榜的统计,人口政策调整的提案议案受关注度位居总排行榜第六位,人口生育政策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对未来人口生育政策走向有各种猜测。一些机构和学者提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迫在眉睫,应通过提高人口出生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光;赵菊花;;广西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宋健 ,孙以萍;从食品资源看我国现代化后所能养育的最高人口数[J];人口与经济;1981年02期

3 王军平;;中国人口发展指数研究[J];人口学刊;2010年02期

4 陈卫,孟向京;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年01期

5 邱长溶,董栓成;家庭理性的社会均衡人口规模与社会最优人口规模的博弈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曹明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J];生态学报;1993年01期

7 李军培;;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结构的均衡性研究——基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分析[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02期

8 李江苏;骆华松;王焱;;主体功能区适度人口容量测算初探[J];西北人口;2008年03期

9 毛志峰,任世清;论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年01期

10 陈如勇;中国适度人口研究的回顾与再认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柯;;农业机器人触觉技术在土地开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2 王涛;刘劲松;吕昌河;王卫;;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资源潜力分类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3 修丽娜;;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4 董宏林;金波;杜慧颖;;基于全球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5 雷宏军;王刚;潘红卫;韩宇平;;虚拟水理论体系相关问题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6 程克坚,彭补拙,濮励杰;干旱区绿洲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吐鲁番市为例[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7 卫晋晋;徐琳瑜;;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几种主要评价方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8 潘存德;;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系统途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9 毕华兴,张建军,张学培;山西吉县2010年水土资源承载力预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童玉芬;齐明珠;;制约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问题与对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凤荣;;大陆沙漠化状况、成因及其防治对策[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班茂盛;王嗣均;;都市带人口容量:理论概念、国际经验与长三角人口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陈敏;王如松;;中国人口、资源、社会经济时空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红梅;中国种植业优势区域及其耕地保护策略[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宋福忠;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及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张杰;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刘英群;中国城市化:经济、空间和人口[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高兴;设计伦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9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李广;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浦承嵩;基于FEEEP的我国适度人口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白燕;内蒙古人口承载力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郭丽;长沙市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臧卫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仲爱兵;干线公路建设与城市承载力关联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高松;重庆市城市扩展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曾璐;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培坤;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郑鑫;GIS支持下的黑龙港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李晓勇;江汉平原乡村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隆,吴定光;关于可容人口量研究的几个问题[J];财经科学;1988年03期

2 吴忠观,刘家强;对四川人口容量的初步研究[J];财经科学;1994年01期

3 廖志杰,刘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4 刘卫东;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途径与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年01期

5 孙峰华;中国环境人口容量研究方法的述评和构想[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6 穆光宗;“适度人口思想”的反思和评论[J];开放时代;2000年03期

7 高更和,刘长运;河南省经济适度人口研究[J];南都学坛;1998年02期

8 董玉祥;;谈环境人口容量研究[J];南方人口;1988年04期

9 伍理;;论人口容量[J];南方人口;1991年02期

10 顾海兵;刘玮;周智高;刘陈杰;;中国经济安全预警的指标系统[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黄进;赵娟莹;;多目标决策视角下中国适度人口规模预测[J];人口学刊;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关键词:多目标决策视角下中国适度人口规模预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413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3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