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1:05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 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 历史变迁
【摘要】: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关系中,由于“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因而人口发展总是受到客观的人口规律制约,在人口发展中,生育则是起首要作用的因素,为此一个国家的生育政策和主张对人口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其重大 本文以传统的生育文化为出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再生产理论并借鉴西方人口理论,对党指引下的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变化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表明,新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自然生育、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几个不同时期。其中计划生育阶段最具特点。新中国建立伊始,由于受到传统生育文化和战争时期人口观念的影响,我国实施的是“自然生育”的人口生育政策,虽然当时马寅初等人提出了“节制生育”的主张,但并未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因此,正确的主张并末被接受,相反遭到了严厉的批判。60年代初期随着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节制生育”政策开始实施。“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人口又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到了70年代初,急剧膨胀的人口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于20世纪70年代早中期开始实施“晚、稀、少”的人口生育政策,这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开始步入有计划的轨道。为了给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80年代初期,我国实施了以控制人口数量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短短10年时问,到90年代初就将生育率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新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并在各省、市计划生育条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确保了计划生育有法可依,逐渐形成了现行的人口生育政策。人口生育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规模,遏制了人口增长迅猛的势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性别比偏高、劳动力就业波动过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为了实现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适时适度地对我国现行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在容量、效率、公平、平衡的基本原则指导下,逐步放宽现行生育政策,以期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人口环境。 纵观我国生育政策变迁的基本轨迹,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第一,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体现了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中国人口发展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体现了我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认识人口规律的过程。第二,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允分体现了我党站在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自上而下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特征,经历了一个由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换过程。第二,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具有典型的差异性特征。
【关键词】:建国以来 中国共产党 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 历史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24.21;D23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2
- 绪论12-31
- 一、选题依据及其意义12-16
- 二、研究综述16-23
- 三、研究方法23-24
- 四、研究的基本框架24-29
- 五、基本概念的界定29-30
- 六、本文的创新点30-31
- 第一章 党的人口生育政策的理论来源31-62
- 第一节 我国历代人口生育政策的自然价值导向31-49
- 一、生殖崇拜31-35
- 二、“早生、多生、生男”的生育价值观35-43
- 三、其它生育思想43-46
- 四、中国历代人口生育政策述评46-49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49-54
-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出发点49-50
-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石50-51
-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特色51-53
-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53-54
- 第三节 西方人口理论是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制定的理论借鉴54-62
-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54-57
- 二、西方其它主要人口理论57-62
- 第二章 党的人口生育政策的初步探索(1949-1970)62-102
- 第一节 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2-76
- 一、建国初期面临的人口形势62-67
- 二、毛泽东的人口思想的形成和反复67-76
- 第二节 节制生育政策的初步探索76-98
- 一、放任生育的人口生育政策的实施76-78
- 二、节制生育政策的提出78-84
- 三、关于马寅初“新人口论”的争论84-92
- 四、节制生育政策的初步实施92-98
- 第三节 50-60年代生育政策变迁的历史评价98-102
- 一、节制生育政策所取得的初步成效98-100
- 二、50-60年代人口生育政策述评100-102
- 第三章 党的人口生育政策的基本形成(1971-1980)102-115
- 第一节 特殊历史时期生育政策发展的历史背景102-107
- 一、国际社会新人口理论的发展102-105
- 二、“文化大革命”早中期的人口态势105-107
- 第二节 新的人口生育政策的产生和发展107-115
- 一、新的人口生育政策的产生107-110
- 二、计划生育组织机构的建立110-111
- 三、以“晚、稀、少”为中心的新生育政策实施的历史意义111-115
- 第四章 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在新时期的历史突破(1980-2000)115-151
- 第一节 新时期人口理论研究的拨乱反正115-122
- 一、新时期人口理论研究的恢复115-119
- 二、新时期人口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119-122
- 第二节 把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国策的战略抉择122-134
-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提122-128
-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初步实施及其特点128-134
- 第三节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134-151
-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134-137
-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137-142
- 三、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时期人口增长率的反弹及其原因142-145
- 四、计划生育政策稳定时期人口增长的趋势145-151
- 第五章 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在新世纪的不断拓展(2000年以后)151-201
- 第一节 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的态势 #M0151-164
- 一、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151-157
- 二、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157-164
- 第二节 稳定低生育水平——新世纪生育政策的又一重大抉策164-182
-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的提出和落实164-171
- 二、“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的必要性171-175
- 三、稳定低生育水平战略决策的意义175-182
- 第三节 新世纪计划生育的法律保障182-201
-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立法的必要性183-187
-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的背景和过程187-196
-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相关于生育政策方而的主要内容196-201
- 第六章 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人口生育政策201-221
- 第一节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概况201-206
- 一、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历史201-204
- 二、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特点204-206
- 第二节 当代少数民族生育政策分析206-221
- 一、当代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的选择206-207
- 二、党的少数民族生育政策之变迁207-221
-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未来生育政策的取向221-264
- 第一节 生育政策与可持续发展221-240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221-232
- 二、生育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32-240
- 第二节 未来生育政策的取向240-264
- 一、目前理论界对末来生育政策选择的研究综述241-246
- 二、对当代生育水平的判断246-250
- 二、适度调整现行生育政策的必要性250-258
- 四、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258-264
- 结语264-267
- 参考文献267-278
- 附录278-281
- 后记281-2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福;低生育率带来的城市问题[J];城市与减灾;2003年01期
2 张克武;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理论与政策概观[J];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3 马爱华;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王涤;;关于调整中国生育政策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认识问题[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桂世勋;;关于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7 汤兆云;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评价[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汤兆云;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杨垣国;;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张翼;我国人口不会到16亿[J];科学决策;2005年10期
本文编号:553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55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