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自主到计划:人口生育和增长变迁——1950~2014年中国人口论纲要

发布时间:2017-07-26 08:07

  本文关键词:自主到计划:人口生育和增长变迁——1950~2014年中国人口论纲要


  更多相关文章: 自主生育 计划生育 生育直接和机会成本 人口流动 计划生育“人口坑”


【摘要】:作者分析了1950~2014年中国人口生育和流动政策的变化对人口生育模式和增长的影响,认为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政策上是对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集中的计划经济,而对人的再生产(即生育),决策权由家庭分散自由行使;二是改革开放到2014年的36年,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而人的再生产(生育权)则收归国家,生育集中由计划管理,实行越来越严格的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前的30年,越是前中期,农村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比重很大,妇女受教育水平很低,生育孩子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由于户籍管理,特别是1958年实行的户籍管理规定,限制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农村人口比重长期高于80%以上,人口流动和城市化水平对人口增长的抑制作用也未能发挥;而市场经济中微观家庭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等机制,形成制约生育意愿的作用,更是非常微弱。而这个时期,我们在人的再生产方面,却实行了放任的家庭分散决策和自由生育的体制,结果导致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改革开放后,显然我们没有考虑到受妇女教育水平提高、人口流动、农村人口比例的下降,特别是中国特有的大部分农村人口中青年出村进城,老年再从城镇回村的特殊流程,加上微观生育抚养子女的直接和机会成本,对人口生育和增长发生了强烈的约束和抑制;而在经济体制越来越向市场调节迈进时,我们却实行了越来越严厉的人口再生产的计划管理,人口流动也没有逐步地彻底放开。其后果是,导致了对人口生育、增长和流动的政府和市场双重调节,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只实行了指导性计划生育、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人口再生产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计划生育"人口坑"。人口的提前低增长和老化,导致中国的经济高增长时间比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短了10~15年时间,经济呈现为未富先老,未强先衰;而人口城市化则呈现为农村人口中青年出村进城,老年出城回农村,既强烈地约束了生育意愿,又对经济增长形成下行压力。这尤其对中国今天和未来国民经济产生了深刻和严重的影响,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在另外的文章中继续进行讨论。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关键词】自主生育 计划生育 生育直接和机会成本 人口流动 计划生育“人口坑”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从1950年始到2014年止,中国的人口增长和流动已经有65年的历史,大的体制环境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时代、计划经济阶段和改革开放时期。人口经济学方面,一些对国家人口政策和全球人口行动影响较大的讨论有:新老马尔萨斯悲观主义人口论与后来乐观人口学派的激辩;适度人口理论与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军生;邓小平终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J];党史纵览;2004年12期

2 姜长青;;毛泽东与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中的自留地问题简析[J];古今农业;2010年02期

3 姜爱林;陈海秋;;新中国农村宅基地立法的历史沿革研究[J];时代法学;2007年02期

4 宋健 ,于景元 ,李广元;人口发展过程的预测[J];中国科学;1980年09期

5 郑卫东;;集体化时期的分配制度与人口生育——以日照市东村为中心(1949~1973)[J];开放时代;2010年05期

6 王勇;;马寅初“人口论”遭批判始末[J];文史月刊;2007年12期

7 梅德平;60年代调整后农村人民公社个人收入分配制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辛逸;葛玲;;三年困难时期城乡饥荒差异的粮食政策分析[J];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03期

9 常明明;;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民的消费结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跃生;;中国当代人口迁移政策演变考察——立足于20世纪50—90年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宝璋;;人口的发展与预测[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2 刘汝良;贾仁安;董秋仙;;江西省农村人口的仿真模拟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3 刘丽;向龙斌;周坤龙;;人民公社分配体制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张庆国;具有干扰作用的开放系统种群稳定年龄结构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5 魏宏森;王彦佳;;雏议软科学的定义、特征和作用[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6 李飞龙;;集体化时期农村地区人口身体素质分析(1956—1983)[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章晓英;重庆市人口发展模型[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韩芸;;集体化时代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变迁初探[J];沧桑;2006年03期

9 孙连友,薛贺香;从二元经济发展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3期

10 彭媛;;简析抗美援朝战争对上海外商银行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3 叶征;中国软科学的发展(1978-2010)[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俊涛;中国黄金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刘伟;1988年中国“物价闯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段小刚;具有时空耦合特征的模糊逻辑控制系统及其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西源;西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刘岸冰;公私合营后中国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转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汉全;;近10年来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2期

2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7年54期

3 李若建;经济体制因素对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影响[J];开放时代;2001年08期

4 宋健 ,于景元;关于人口系统稳定性理论的几个注记[J];科学通报;1980年23期

5 陈兆钧,李叶西;安徽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成因与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郭志仪;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反思[J];西北人口;2003年04期

7 张东刚;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家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总体考察[J];中国农史;2000年04期

8 方行;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03期

9 王玉茹;李进霞;;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的消费结构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3期

10 高华,黄骏;1960年“持续跃进”中的江苏省城市人民公社运动[J];浙江学刊;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荣;;山西人口流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2 亢鸿玲;;民族人口流动: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3 王文卿;潘绥铭;;人口流动对健康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8年04期

4 ;当代中国社会人口流动机制的主要特点[J];学术界;2010年01期

5 李永宠;中国人口流动制度的趋向探析[J];生产力研究;1995年05期

6 明庆华;我国当代人口流动的教育社会学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周毅;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和对策[J];社会学研究;1998年03期

8 李军,苏卫东;山东人口流动问题探析[J];东岳论丛;1998年06期

9 段成荣;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西北人口;1998年03期

10 杨黔云,陈鹏隆;人口流动与美国19世纪的现代化进程[J];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颖;;发达国家发展早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比较分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2 宋帅;;浅析民族地区人口流动问题[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洋;郑思齐;龙奋杰;;中国人口流动的驱动力及空间差异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杨闯;;论全球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流动所面临问题[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5 周雪香;;明中叶闽粤赣边的人口流动与“客家”名称的出现[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6 赵秀池;;北京市人口流动及居住意愿抽样调查及展望[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7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增加了犯罪吗?——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秋霞;;省际人口流动对各省市老龄化程度的影响[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张海洋;;中国移动因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双向流动的影响和管理需求研究论证报告(节选)[A];共识(2010春刊03)[C];2010年

10 郑信哲;;人口流动给朝鲜族社会发展带来的喜与忧[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开新;加强对人口流动问题的研究[N];人民日报;2010年

2 杨成钢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从均衡视角认识中国的人口流动问题[N];中国人口报;2014年

3 左蓝;人口流动不能忽视儿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4 郑信哲;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探析[N];中国民族报;200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郑真真 林宝 张妍 连鹏灵;发达国家人口流动政策及其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5年

6 俞宪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的动因探析[N];中国人口报;2005年

7 人口所 郑真真;发达国家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其相关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傅勇;完全放开人口流动是“万能良药”吗?[N];东方早报;2005年

9 俞宪忠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经济学院;简论人口流动[N];中国人口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钟哲 实习记者 王春燕;人口流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洪;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东;人口流动与重庆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彭岩富;我国人口流动及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4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华民;论我国人口流动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6年

2 徐旭;中国转型时期的人口流动[D];厦门大学;2007年

3 罗一荣;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法制变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燕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周晓莲;西北地区人口流动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杨亮;城市化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的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状况[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钱程;我国省际人口流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王勇;京津冀人口流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9 丁会苹;民国时期的社会救助与人口流动(1912-1937年)[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柯贤和;大沐浴村人口流动与文化样式选择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5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575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