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2:16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吉林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单元,借助“五普”、“六普”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空间表达等方法,,对新世纪以来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探讨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对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部分:在原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人口城镇化的概念,同时梳理国内外学者在人口城镇化相关理论、动力机制、道路选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后文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简要回顾建国以来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演变过程,了解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及其时代背景。此外,选取2000年和2010年两个时间截面,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人口城镇化相关数据,进而总结出新世纪以来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动态演变特征;第四部分:运用OLS和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合GIS空间表达讨论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国有动力、非国有动力、农业动力及外向动力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并以此解释人口城镇化分县域(市辖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根据上文的讨论结果,提出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引导策略,如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应重视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和农村现代化的作用;关注人口城镇化动力多元化,考虑实现错位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等对策建议;第六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同时对本文的创新点、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展望进行说明。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 动态特征 动力机制 吉林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1;C92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背景8-9
- 1.1.1 我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8-9
- 1.1.2 吉林省城镇化战略新调整9
- 1.2 研究意义9
- 1.2.1 理论价值9
- 1.2.2 现实意义9
- 1.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9-10
- 1.3.1 研究区域9-10
- 1.3.2 数据来源10
- 1.4 研究方法10-12
- 1.4.1 截面数据比较法10
- 1.4.2 GIS 空间表达法10
- 1.4.3 空间自相关分析法10-11
- 1.4.4 因子分析法11
- 1.4.5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11-12
- 2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12-20
- 2.1 人口城镇化的概念12
- 2.2 相关研究综述12-20
- 2.2.1 国外研究综述12-16
- 2.2.2 国内研究综述16-18
- 2.2.3 总结评述18-20
- 3 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态演变分析20-25
- 3.1 人口城镇化历史演变过程20
- 3.1.1 快速发展时期(1949—1960 年)20
- 3.1.2 徘徊停滞时期(1961—1976 年)20
- 3.1.3 稳步增长时期(1977 年至今)20
- 3.2 新世纪以来(2000—2010)人口城镇化动态演变特征20-25
- 3.2.1 城镇人口格局演变20-22
- 3.2.2 城镇化水平格局演变22-25
- 4 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25-32
- 4.1 变量选取25-26
- 4.1.1 因变量选取25
- 4.1.2 自变量选取25-26
- 4.2 OLS 模型及其结果26-27
- 4.2.1 模型构建26
- 4.2.2 结果分析26-27
- 4.3 GWR 模型及其结果27-32
- 4.3.1 模型构建27-28
- 4.3.2 结果分析28-32
- 5 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引导策略32-34
- 5.1 合理选择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模式32
- 5.2 加快产业集聚,拉动人口城镇化进程32-33
- 5.3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力33
- 5.4 重视农村现代化在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33
- 5.5 关注人口城镇化动力多元化,实现错位发展和个性化发展33-34
- 6 结论与展望34-36
- 6.1 结论34-35
- 6.2 创新点35
- 6.2.1 对人口城镇化演变特征进行动态分析尝试35
- 6.2.2 揭示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空间变化规律,为研究提供新思路35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35-36
- 6.3.1 完善不同时期的数据,保证研究的连续性35
- 6.3.2 开展不同空间尺度和类型区域的研究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宁登;21世纪中国城市化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3期
2 周一星;论中国城市发展的规模政策[J];管理世界;1992年06期
3 魏冶;修春亮;孙平军;;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地理研究;2013年09期
4 刘继斌;杨青山;张春丽;;吉林省中部城镇群城市化进程与空间组织[J];经济地理;2008年02期
5 蔡宇平;论我国城市化的道路选择[J];经济问题;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612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61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