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优化人口空间化模型
本文关键词:集成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优化人口空间化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夜间灯光数据 土地利用数据 人口空间化 中国大陆沿海区域
【摘要】: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随着RS和GIS技术的发展,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推陈出新,其中,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是人口空间化研究中普遍利用的数据源,但各有优、缺点:土地利用数据中的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能准确表示人口分布的空间范围,却不能反映其内部的人口密度差异特征;夜间灯光数据的强度信息能体现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但其像元溢出问题显著夸大人口分布范围,像元过饱和现象也影响着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的精度。本研究以中国大陆沿海区域为例,尝试集成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优化人口空间化方法,设计了基于精度阈值和动态样本的渐进回归与分区建模的方法,获得了中国沿海2000、2005、2010年1 km分辨率人口空间化数据。结果表明,优化模型显著提高了研究区整体的精度,尤其适用于人口空间结构内部差异较为显著的区域。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土地利用数据 人口空间化 中国大陆沿海区域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7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1143032)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一三五”项目(Y254021031)
【分类号】:C922
【正文快照】: 1引言人口问题是当今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将人口数据与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等方面的数据综合集成,已成为国内外多学科研究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趋势[1]。我国人口数据一般是以基层行政区为基本单元,通过普查、抽样统计等方式,经逐级汇总形成二维表格,具有权威、系统、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文秀;赵伟;左德霖;张亦梅;王维维;杨志强;;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模型和重力模型耦合的人口分布模拟——以武汉市人口数据为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S1期
2 卓莉,陈晋,史培军,辜智慧,范一大,一之p,俊明;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3 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4 叶靖;杨小唤;江东;;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格网尺度效应分析——以义乌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5 胡云锋;王倩倩;刘越;李军;任旺兵;;国家尺度社会经济数据格网化原理和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江东,杨小唤,王乃斌,刘红辉;基于RS、GIS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7 林丽洁;林广发;颜小霞;陈爱玲;杨志海;;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模型综述[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8 易玲;熊利亚;杨小唤;;基于GIS技术的GDP空间化处理方法[J];甘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9 梁友嘉;徐中民;;基于LUCC和夜间灯光辐射数据的张掖市甘州区人口空间分布建模[J];冰川冻土;2012年04期
10 梁友嘉;徐中民;;基于夜间灯光辐射数据的张掖市甘州区GDP空间分布建模[J];冰川冻土;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海燕;中国沿海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业喜;熊文平;;江西省县域人口垂直分布与耕地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2 石淑芹;陈佑启;李正国;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基于分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单产空间化模拟——以吉林省玉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3 江国逊;沈山;;空心化村庄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4 程晓亮;吕成文;;地形因子对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分析——以黄山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黄莹;包安明;陈曦;刘海隆;杨光华;;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6 刘玉卿;徐中民;;基于IPAT模型识别的人文因素空间化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7 张欢;;浅谈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治理的影响[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赵虎;李霖;张志军;朱海红;;基于扩展空间句法的城区人口密度估算方法[J];测绘科学;2009年04期
9 杜国明;张树文;;面向防洪救灾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以扶余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10 唐华秀;马劲松;战金艳;邓祥征;;江苏省人口数据空间离散化研究及其精度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红艳;张树文;杨久春;;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区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分区-以吉林省为例[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红辉;江东;杨小唤;罗春;;遥感支持下的全国1KM格网GDP的空间化表达[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寇建帮;;美好乡村拒绝“被空心化”的新策略探索——以四川省西充县新农村综合体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4 沈斌莉;郑国全;;空心村土地整治研究进展[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董春卿;郭媛媛;邱贵强;;太原城市化进程对边界层特征的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杨忍;刘彦随;;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特征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7 董春卿;郭媛媛;王扬;;太原城市化进程对边界层影响的数值模拟[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8 龙瀛;;中国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与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探:2000-2010[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9 方文彦;彭浩;袁苑;;乡村“非典型”空心化问题及规划策略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山深村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小城镇与农村规划)[C];2014年
10 丁文秀;卓力格图;李晓丽;张亦梅;冯新科;韩贞辉;;基于抽样的四川省人口数据空间化及在芦山Ms7.0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的应用[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赵靖伟;农户生计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梁艳平;基于GIS的统计信息分析与辅助决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彭超;我国海岛可持续发展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张炜熙;区域发展脆弱性研究与评估[D];天津大学;2006年
8 石淑芹;基于多源数据的吉林省玉米生产力区划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张婧;胶州湾海岸带生态安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冯甜甜;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城市精细尺度人口估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益君;基于GIS人口密度模型的区域大气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丹;曹妃甸地区地下水资源及水循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雅箐;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培蕾;欠发达农区村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秦伟山;基于GMDP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杨海;基于GIS城市人口日动态分布模拟[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旭鹏;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及优化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艺潇;沙区乡村聚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模式筛选[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郭立磊;基于DMSP/OLS影像数据的我国城市化过程空间差异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周小平;中国历代人口分布的GIS表述[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 Us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y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A Case Study of Rong Count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5期
2 王汶;付文静;鲁旭;;基于多重分类平滑法的人口数据格网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3 黄莹;包安明;陈曦;刘海隆;杨光华;;基于绿洲土地利用的区域GDP公里格网化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4 焦文献;徐中民;;人文因素作用集成模拟模型国际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0年02期
5 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经济研究中的整体性视角[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6 钟方雷;徐中民;程怀文;盖迎春;;黑河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历史演变[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7 程国栋;徐中民;钟方雷;;张掖市面向幸福的水资源管理战略规划[J];冰川冻土;2011年06期
8 徐中民;;幸福之路——生态经济涣有丘的序幕[J];冰川冻土;2012年01期
9 刘玉卿;徐中民;;基于IPAT模型识别的人文因素空间化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10 陈香;陈静;王静爱;;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以2005年“龙王”台风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明武;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复合情景模拟与应急避难研究-以上海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尹占娥;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静静;沿海港口典型自然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英安;中国人口密度模拟、误差分析及其软件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孟菲;上海成灾台风的气象特征及灾害风险评估[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景垠娜;自然灾害风险评估[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翠娜;上海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情景模拟及风险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欢乐;曾珏;戴建旺;;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集成应用体系建设初探[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游天帅;姚启强;崔明明;谢萍;;Arc Scan在土地利用数据缩编中的应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姜钦杰;楼宇;;二次调查背景下的更新测绘[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董卫华;;基于遥感土地利用数据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域地区人口估算[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宋小虎;李乃强;;基于GIS的地籍数据建库探索和实践[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小虎;李乃强;;基于GIS的地籍数据建库探索和实践[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仲佳;;土地利用数据整合中MAPGIS数据转换及符号库设计的探讨[A];山东省“数字国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明辉;数字国土工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2 陈愚奇;赣地调院土调项目成省级样板[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芳;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结果的质量评价[D];武汉大学;2013年
2 刘RK;基于遥感和GIS的观测气温订正及对LUCC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理想;土地利用数据增量更新的表格一致性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杨宝尧;基于空间聚合的土地利用数据组织与更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许文哲;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4 黄燕;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谢静;县(市)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变更信息系统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6 许从余;土地利用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晓慧;土地利用数据制图综合方法的实践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乔伟峰;基于RS的土地利用数据更新研究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姚封;基于GML的土地利用数据共享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宋丽;基于XML技术体系的土地利用数据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21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62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