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研究
【摘要】:为了探讨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采用1952~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具有反向的误差修正机制;产业结构对人口城市化影响的短期弹性小于长期弹性,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强于第二产业;第二、三产业发展是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人口城市化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要强于对第二产业。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产业结构 动态机制 吉林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图们江水环境污染及中朝共同治理研究(14YJAGJW004)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图们江水环境污染及中朝共同治理研究(2014B7)
【分类号】:C924.24;F299.2
【正文快照】: 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中心主题,同时也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长期关注的重点领域。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省区,2013年城镇人口比重为54.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7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在第13位,严重滞后于沿海发达省区,与人口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向梅;夏海勇;;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间的动态关系——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2 戴永安;陈才;;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机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孙晓华;柴玲玲;;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检验[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吴旭晓;;新型城镇化效率演化趋势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03期
5 李诚固;黄晓军;刘艳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相互作用过程[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6 张晓棠;宋元梁;荆心;;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经济问题;2010年01期
7 韩峰;廖进中;;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湖南省的实证检验[J];西北人口;2009年02期
8 陈立俊;王克强;;中国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一军;;地区级城市化与产业优化研究——以自贡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30期
2 郭庆军;赛云秀;;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及趋势研究——以陕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3 陈彦光;;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对应关系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4 刘学功;郑敬刚;;许昌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区域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5 朱学平;何东进;丁福立;洪伟;游巍斌;纪志荣;;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福建省森林火灾评价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刘学功;樊明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发展研究——许昌市城市化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7 何伟;张小平;张志斌;方婷;;区域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相关性——以甘肃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8 阿里木江·卡斯木;唐兵;安瓦尔·买买提明;;近50年来中亚五国城市化发展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9 陈可嘉;臧永生;李成;;福建省产业结构演进对城市化的动态影响[J];城市问题;2012年12期
10 郭炳南;程贵孙;;城市化水平、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刺激我国居民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玉珍;区域EEES耦合系统演化机理与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陈春林;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构架与实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艳军;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朴银哲;延龙图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辉;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郝俊卿;关中城市群产业集聚特征、机理及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范宏杰;区域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萧萧;王宏艳;;促进山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J];北方经济;2007年04期
2 张景华;;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5期
3 蒋振声,周英章;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国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李京文,吉昱华;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3期
5 刘艳军;李诚固;孙迪;;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路径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6 苗丽静;王雅莉;;城市化经济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7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8 钟水映,胡晓峰;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论的质疑[J];城市问题;2003年01期
9 舒长根;王飞军;吕建星;;户籍政策与人口城市化[J];城市问题;2008年02期
10 施建刚;王哲;;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闯;;广西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宋玲妹;;我国政府对农村人口城市化干预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0年05期
3 田雪原;改革和开放给人口城市化带来新的生机[J];中国人口科学;1988年03期
4 吕红平;论市场经济下中国人口城市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S1期
5 宋迎昌,武伟;北京市乡村人口城市化的特征分析[J];人口学刊;1997年04期
6 ;我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思路与对策[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06期
7 尹国英;我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思路与对策[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11期
8 陈轶佳;宋俊杰;;人口城市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学习月刊;1998年11期
9 朱宝树;上海农村人口城市化与郊区集镇容量扩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贾显维;;人口城市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网友世界;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伟略;;中国人口城市化的不变、剧变和转变[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从我省农村人口城市化看工农联盟的新发展[A];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毛新雅;;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研究述评与启示[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陈丽华;;关于沈阳城市化发展的思考[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军;;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与空间组织互动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以贵州省为例[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曹培忠;;论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流浪乞讨的原因和解决举措[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8 杨竹节;;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丁长发;;“减少农民”与农村人口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思路[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10 张立建;陈忠暖;信安全;;中国城市化对象与最低门槛关系之探讨[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苹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增强人口城市化的适度性和包容性[N];中国人口报;2012年
2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所执行院长 傅蔚冈;城市化须是“人口城市化”[N];华夏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季晓莉 采访整理;不要“虚假的人口城市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4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贺雪峰;谨防激进的人口城市化[N];北京日报;2014年
5 周学馨;论人口城市化的制度创新[N];中国人口报;2006年
6 隋海燕;人口城市化及其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泰州市人口计生委 王新华;关于泰州人口城市化的三点建议[N];泰州日报;2010年
8 向秀芳 张红 陈蓓蕾;宜昌市人口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N];中国人口报;2013年
9 符晓波;村庄消失,城市能繁荣吗?[N];东方城乡报;2012年
10 田雪原;“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城市化视角[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颜俊;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宋丽敏;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李雨停;区域生态补偿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理论问题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英群;中国城市化:经济、空间和人口[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洪伟;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瑜;河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3 王丹;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机制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4 林娣;我国人口城市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付志强;论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制度创新[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6 司怡;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吴信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张冰宇;黑龙江省人口城市化过程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韬;广东人口城市化的中后期转折问题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10 李坦坦;安徽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及预测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4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63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