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变动与城市化的空间发展态势——基于ROXY指数分析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变动与城市化的空间发展态势——基于ROXY指数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 人口变动 城市化 发展态势 ROXY指数
【摘要】:本文以都市圈为空间地域单元,以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系统分析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变动与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ROXY指数方法,探讨京津冀都市圈整体人口变动态势及核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及空间演化路径。研究表明,目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变动呈加速态势,城镇体系呈"双核"格局,各区域人口贡献度差异悬殊,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等,人口城市化度稳步提升;京津冀都市圈总体上处于人口向空间分散的趋势变动,人口郊区化特征逐渐显现;北京和天津分别处于人口郊区化向逆城市化的过度阶段及人口城市化向郊区化的过渡阶段,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人口城市化演进更加迅速和成熟。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关键词】: 京津冀 人口变动 城市化 发展态势 ROXY指数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全面推进中的战略重点研究”(项目编号:14ZDA23)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首都经济圈的目标定位与战略重点研究”(项目编号:11JGA012)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项目“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与首都圈城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JDCSD003) 北京市教委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都市圈研究中心(2015)(项目编号:PXM2015_014205_000126)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及北京市CBD发展研究基地资助成果
【分类号】:C924.2;F299.2
【正文快照】: 引言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协同度不高仍是我国经济社会中的突出问题。优化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将是未来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铁山;王兰兰;李国平;;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2 张秀英;谷晓蕾;;基于GM(1,1)模型的东北三省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1期
3 封志明;杨玲;杨艳昭;游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4 王春兰;杨上广;;中国区域发展与人口再分布新态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5 邓羽;刘盛和;蔡建明;鲁玺;;中国省际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分析方法与实证[J];地理学报;2014年10期
6 李培;邓慧慧;;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年06期
7 任远;张放;;城市化阶段和大城市地区不同区域人口空间变动——以上海静安区、浦东新区和南汇区为例[J];人口学刊;2006年04期
8 秦佳;李建民;;中国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3年02期
9 张耀军;刘沁;韩雪;;北京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研究[J];人口研究;2013年06期
10 毛新雅;王红霞;;城市群区域人口城市化的空间路径——基于长三角和京津冀ROXY指数方法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宁;;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何建宁;;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任远;邾慧;;长三角地区1980年代以来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状况和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S1期
4 王春兰;杨上广;;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5 秦贤宏;段学军;魏也华;;快速发展期我国大城市外围人口的集聚——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6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7 李国平;陈秀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8 王蕾;李玉江;;德州市人口结构调整与城镇体系建设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封志明;杨玲;杨艳昭;游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疏过程与空间格局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秦贤宏;魏也华;陈雯;段学军;;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扩张与多中心化[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振龙;;基于职住平衡和通勤的苏州城市空间结构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4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综合交通体系[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鲁地;甘肃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战略构想[D];兰州大学;2009年
3 张丽;公共产品配置对人口迁移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丽君;城市碳基能源代谢结构分异与演变机理[D];河南大学;2013年
5 吕园;区域城镇化空间格局、过程及其响应[D];西北大学;2014年
6 卢晨;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机制与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君;新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梁青;城市化动力及其机制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3 黄姗;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生态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薇;我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5 管娟;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运行机制演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郑丽;浦东新区聚落的时空演变[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吉节;2000-2005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分布状况和经济动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刘玉霞;北京市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9 王勇;京津冀人口流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10 杨柳;京津冀城市群次中心城市发展的动力缺陷及其破解[D];兰州商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瑜;樊杰;;基于产业-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分异——以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文新;北京市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分布的协调性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林康;;长江三角洲人口集聚与布局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5 王书国;段学军;姚士谋;;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谷一桢;郑思齐;曹洋;;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7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8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9 冯健;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2005年08期
10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玮;基于GIS支持的北京市就业空间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200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案》的修改意见[J];内蒙古统计;2001年03期
2 ;焦作市政府召开全市2001年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会议[J];河南省情与统计;2001年11期
3 修春亮,王新越;人口变动的空间分异及其规划学意义——以哈尔滨、伊春为例[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4 曹华;我国人口变动趋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11期
5 赵嘉翔;人口变动抽样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的问题及改进[J];北京统计;2003年01期
6 王桂新;上海与东京人口变动之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李秀霞,郑岩岩;吉林省四平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变动关系研究[J];人口学刊;2005年05期
8 胡英;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回顾[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9 金勇进;侯志强;;我国人口变动调查与劳动力调查的样本整合[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9期
10 周仲高;;人口变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萍;;关于北京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方式改革的思考[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2 刘海萍;;近年来西宁市人口变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3 童玉芬;武玉;;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变动及特点[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4 邹海燕;;长三角区域规划制定以来人口变动特征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5 张帆;林隽宇;;产业规划视角下的广州市人口变动研究[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宋曼;;西南地区的民族文物及其保护[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12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N];浙江日报;2013年
2 记者 鹏玉邋实习生 乔云鹏;我市召开2007年人口变动、劳动力和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培训会议[N];承德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贺星明;张为民赴陕调研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2年
4 ;2013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N];浙江日报;2014年
5 刘新勇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变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7年
6 杨天化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7年
7 石人炳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论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7年
8 记者 杨弘毅 特约记者 黄忠;重庆公布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N];中国信息报;2003年
9 记者 孔非;掌握人口变动和劳动力就业情况[N];长春日报;2006年
10 浙江省统计局;2011年浙江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N];浙江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变动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由黎;对我国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变动趋势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2 丁卓然;辽宁省人口变动对义务教育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陈钟翰;上海区域人口变动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永生;上海老年人口变动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磊;北京市人口变动对各级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6 黄旭良;苏州市人口变动的数理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肖安淼;1958-1961年安仁县人口变动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田冀;山西省人口变动对各级学校教育规模发展趋势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武少杰;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10 周曼;三年困难时期安徽人口变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9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66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