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理性选择与“少子化”

发布时间:2017-08-14 02:36

  本文关键词:理性选择与“少子化”


  更多相关文章: “少子化” 生存理性 经济理性 社会理性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在人口方面的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另一方面,我国在人口方面也出现诸如“少子化”、老龄化等人口问题。而近些年我国学者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研究连篇累牍,对“少子化”现象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其实人口“少子化”比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更为深远,因为生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为了防止今后“少子化”现象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严重掣肘,我们应该对这一现象有一个理性认识,分析其深层原因,以减缓“少子化”带来的社会冲击。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为理论基础,运用个案法,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三方面深度分析中国“少子化”现象形成的非制度性原因,并对当前我国的“少子化”现象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以希望国人对“少子化”现象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当代中国“少子化”现象的概述,包括建国以来中国生育水平的变动轨迹和黑龙江省“少子化”现象的现状分析。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了“少子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本文在对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数量的控制作用上给予肯定的同时,希望国家能够结合当代中国“少子化”现象的非政策成因对国家的生育政策做出更准确的判断,重塑大国人口观。
【关键词】:“少子化” 生存理性 经济理性 社会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2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8
  • 一、 问题的提出9-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三、 研究综述11-15
  • 四、 研究方法15
  • 五、 论文脉络15-18
  • 第一章 理性选择理论与概念界定18-24
  • 第一节 理性选择理论18-21
  • 一、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发展18-19
  • 二、 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研究19-21
  • 第二节 概念界定21-23
  • 一、 概念界定21-23
  • 本章小结23-24
  • 第二章 当代中国“少子化”现象概述24-30
  • 第一节 建国以来中国“少子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分析24-26
  • 一、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轨迹24-25
  • 二、 生育率持续降低,“少子化”现象明显25-26
  • 第二节 黑龙江省“少子化”现象的现状分析26-29
  • 一、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26-27
  • 二、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根本性转变27-28
  • 三、 0—14 岁以下低年龄组人口比重呈现出了“快速降低”的态势,“少子化”现象显著28-29
  •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生存理性对“少子化”现象形成的影响30-39
  • 第一节 生存压力30-33
  • 一、 教育年限的不断延长30-31
  • 二、 就业压力的加剧31-32
  • 三、 中国式“结婚成本”的增加32-33
  • 第二节 女性婚姻观念的转变33-38
  • 一、 女性经济独立意识增强33-35
  • 二、 女性高学历引起的非自愿晚婚化35-36
  • 三、 丁克家庭和“被丁克”家庭的出现36-38
  •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经济理性对“少子化”现象形成的影响39-47
  • 第一节 生育成本的上升39-43
  • 一、 直接成本39-41
  • 二、 间接成本41-43
  • 三、 机会成本43
  • 第二节 生育效益的下降43-45
  • 一、 经济效益43-44
  • 二、 养老效益44
  • 三、 精神效益44-45
  • 本章小结45-47
  • 第五章 社会理性对“少子化”现象形成的影响47-53
  • 第一节 市场经济开放化和利益化原则对婚姻家庭的影响47-50
  • 一、 “个人本位”取代“家庭本位”47-48
  • 二、 重视纵向的亲子关系转为横向的夫妻关系48-50
  • 第二节 社会流动的加快对婚姻家庭的瓦解与影响50-51
  • 第三节 西方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影响51-52
  • 本章小结52-53
  • 结论53-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军,阳光;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动因的社会学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王苏;郭雁南;;试析转型期家庭伦理关系的特点及矛盾[J];黑河学刊;2008年04期

3 杨倩;;当代中国少子化现状及成因分析[J];今日科苑;2011年10期

4 刘巧蓉;;女性“隐婚族”出现的社会成因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许珂;;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傅崇辉;王文军;曾序春;;中国人口生育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析[J];南方人口;2012年05期

7 曲文勇;王芳;;浅析“单身族”流行的社会成因[J];青年探索;2009年04期

8 蒋平;;我国城市青年晚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年03期

9 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年06期

10 刘志达;;黑龙江省三十年人口发展特点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吉国;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0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670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