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特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口特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摘要】:基于人口、环境和经济的关系进行理论机理阐述,以ARDL模型作为经验分析工具对我国1991-20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变量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的老龄化预期会减少碳排放的规模;储蓄增长和消费抑制不降反增碳排放水平;技术的发展能长期降低碳排放的规模。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中加学院、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工商学院;
【关键词】: 人口特征 经济增长 碳排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JY121) 山东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2013RKB01107)
【分类号】:C924.2;F124;X196
【正文快照】: 引言人口、经济和环境,三者关系密不可分,我国经济转型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如何提高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减少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如何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以及如何应对我国日益明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本文以环境问题的代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2 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绿叶;2009年01期
3 彭希哲;朱勤;;我国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10年01期
4 符淼;;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拐点和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冬捷;刘新跃;;发展低碳经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陶爱祥;;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低碳农业与农业科技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2期
3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陆明;;机械制造中的低碳制造理论与技术应用[J];才智;2011年29期
5 姚寿福;;四川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1期
7 周泽辉;赵娜;;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6期
8 王宜虎;崔旭;陈雯;;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9 焦文献;陈兴鹏;;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环境影响分析——以1991~2009年能源消费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10 卢东斌;孟文强;;城市化、工业化、地理脆弱性与环境质量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靖萱;陈冲;;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经验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齐雪皎;孙景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吕俊杰;;从低碳技术创新看技术与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5 李海鹏;叶慧;张俊飚;;贸易自由化下产业间水权交易与优化配置的经济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彭应登;田刚;张中华;张漫;罗宏;钟良;李鹏;;“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主要任务[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王宝民;宋凯;刘伟;;高性能混凝土的低碳化技术讨论[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许冰;章上峰;;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侯依玲;谈建国;刘校辰;吴蔚;马京津;;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10 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卜华白;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铅锌工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晓娟;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冯辉;论长株潭城市群排污权交易的障碍与法律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3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4 汪鹏;环境资源约束与我国化工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0年
5 顾正兴;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陶玲玲;环境公平对我国区域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韩丽丽;东营市生态风险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蓝美丽;FDI对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影响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周明哲;基于EKC理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2 刘荣茂;张莉侠;孟令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3 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4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5 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6 马树才;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Kuznets曲线[J];统计研究;2006年08期
7 李刚;;基于Panel Data和SEA的环境Kuznets曲线分析——与马树才、李国柱两位先生探讨[J];统计研究;2007年05期
8 曹光辉;汪锋;张宗益;邹畅;;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9 陈佳瑛;彭希哲;朱勤;;家庭模式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去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规模增长一倍[J];节能与环保;2009年06期
2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3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5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6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7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8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9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10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秦波;田卉;;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7 魏本勇;王媛;;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朱永彬;王铮;;中国经济模拟与碳排放预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吴国华;侯进生;;碳排放变化效应分解及其对策——基于山东省数据:1995-2010[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维;如何教会居民减少碳排放?[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华士镇 门开阳;浅谈美国生活方式和美国的碳排放[N];江阴日报;2010年
3 道格·斯特鲁克 编译 李慧;碳排放中和富了谁?[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记者 罗沙 王洪江;碳排放计算器,重新定义我们的世界和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崔修佳;澳大利亚计划2012年征收碳排放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记者 彭德倩;2030年:本市碳排放有望“下折”[N];解放日报;2011年
7 朱勤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创新基地;影响碳排放的人口因素探讨[N];中国人口报;2011年
8 曹学明;澳政府征碳排放税计划引起业界强烈反应[N];中国冶金报;2011年
9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碳排放定价方案出台[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闫磊;多国反制 欧盟碳排放税或被迫调整[N];经济参考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小敏;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邓吉祥;区域能源与碳排放战略决策支持的模型探索与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德建;基于情景分析的发电侧碳排放生命周期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刘倩晨;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5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仇善力;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付伟;湖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关珊;我国现代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9 韩茜;北京市人口变动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10 郭璐;城市家庭通勤碳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0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68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