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成都市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自上个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普遍施行以来,我国的人口和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由父母子女(独生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成为主要的家庭模式。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风险事件的发生,无子女老人日益增多,特别是农村地区,失独家庭的数量也呈现出快速上涨趋势,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快,受经济发展水平、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农村失独老人面临着经济、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更为严重的养老问题,因此,如何帮助农村失独老人走出困境,如何让他们更好的安享晚年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对农村失独老人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经济养老问题(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经济问题普遍存在;经济来源单一,对政府扶助依赖度高)、生活照料问题(独居老人数量多,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亲友关心照料不足;对照料方式有特殊选择)、医疗健康服务问题(失独老人患病率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大,报销水平低)和精神抚慰问题(隔代精神寄托缺失;睡眠质量差,精神压力大;参与社区意愿不足)进行探讨;然后基于社会支持理论,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的视角分析当前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失独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公众参与社会服务,提高对农村失独老人的关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失独独立养老院和互助协会;失独老人自我调节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失独老人 养老需求 成都市 农村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24.21;D669.6;D42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4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一)研究目的10
- (二)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10-11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1-12
- (一)研究思路11-12
- (二)研究方法12
- 四、相关概念界定12-14
- (一)失独家庭12-13
- (二)失独老人13
- (三)养老13-14
- 五、文献回顾与评述14-19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二)研究述评18-19
- 六、理论基础19-22
-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19-20
-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0-21
- (三)社会支持理论21-22
- 七、研究内容及框架22-24
- (一)研究内容22-23
- (二)框架结构23-24
- 第二章 农村失独老人现状及养老问题分析24-46
- 一、成都市概况及失独老人总体情况24-27
- (一)成都市人.相关情况介绍24-26
- (二)成都市失独人.的总体情况26-27
- 二、被调查农村失独老人的特征27-31
- (一)失独老人的总量与地区分布27-28
- (二)性别构成及年龄结构状况28-29
- (三)婚姻及健康状况29-31
- (四)文化水平状况31
- 三、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需求及问题31-45
- (一)农村失独老人经济需求状况及问题32-36
- (二)农村失独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状况及问题36-40
- (三)农村失独老人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及问题40-42
- (四)农村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状况及问题42-45
- 四、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农村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成因分析46-56
- 一、正式支持方面的原因46-53
- (一)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足46-49
- (二)社区及机构养老支持存在问题49-51
- (三)医疗服务支持水平低下51-52
- (四)社会关注欠缺,精神抚慰支持力度不够52-53
- 二、非正式支持方面的原因53-55
- (一)亲友关爱照料支持不够53
- (二)对志愿者服务的排斥53-54
- (三)失独老人自我支持问题严重54
- (四)主动利用社会支持意识淡薄54-55
- 三、本章小结55-56
- 第四章 对策建议56-64
- 一、政府支持方面56-60
- (一)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养老奠定物质基础56-58
- (二)完善失独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58-60
- 二、社会支持方面60-62
- (一)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60
- (二)公众参与社会服务,提高对农村失独老人的社会关注度60-61
- (三)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61
- (四)建立农村失独老人独立养老院61-62
- 三、家庭及个人支持方面62-63
- (一)提升失独老人经济发展能力及对健康的重视62
- (二)失独老人的自我调节62-63
- (三)建立农村失独老人互助协会63
- 四、本章小结63-64
- 第五章 结论64-66
- 一、本文的结论64-65
- 二、可能的创新及不足65-66
- (一)可能的创新65
- (二)不足之处65-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件一70-75
- 附件二75-76
- 后记76-77
- 个人简历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伟;;浅析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4年34期
2 尹凤桐;;人口老龄化的法律应对[J];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08期
3 刘振华;;我国“失独”家庭帮扶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4 孙炜红;;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张必春;刘敏华;;绝望与挣扎:失独父母夫妻关系的演变及其干预路径——独生子女死亡对夫妻关系影响的案例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4期
6 马一;;当代中国失独家庭救济机制的系统建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李纯丽;刘桂芝;;失独家庭基线调查及心理干预的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4期
8 王娅珂;沈国琪;;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4年08期
9 杨勇刚;胡琳娜;马刚;;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失独老人养老风险化解机制——基于对河北省保定市的调研[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周云;荣如静;;我国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晴雪;;“失独关怀”需要法律保障[N];嘉兴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t,
本文编号:708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70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