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7:35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化 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城市化


【摘要】:本文选择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城市化相关关系作为研究课题,是因为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飞快,聚集经济效应不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给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驻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一批批高校毕业生也扎根城市;然而我国的人口城市化却没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出现了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城市化不协调的现象: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和户口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大量耕地非正常化减少,和所谓的“城市病”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困扰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快速城市化,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目前就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但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城市化的研究相对少见,而且关于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滞后影响、成因上的探讨和协调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解决措施问题的论述也不多。科学分析和探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城市化相关关系的研究,找出人口城市化滞后的因素,寻求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更好的和谐发展方式,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概念入手,对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理论以及经济发展理论等进行了相应的概述,并在理论上阐述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和其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SPSS软件对中国2001年-2011年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城市化存在高度相关性;然后根据钱纳里的标准结构定性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具体相关关系,之后运用SPSS17.0软件和高等数学知识定量分析我国2001年到2011年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分别与时间的变化趋势,推出拟合方程以及进行求导运算,通过比较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发展速度,得出我国当前整体上人口城市化水平滞后的结论。进而分析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原因,以及归纳出我国在促进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 一、本文的研究课题相对新颖。学术界关于城市化的研究很多,涉及的方面很广,诸如土地城市化,城市环境,区域城市化等等,关于人口城市化方面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但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分析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 二、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推导。首先在定性分析方面,本文结合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模型和数据,从理论上得出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进而从定量方面,运用SPSS软件和进行数学运算,对我国2001年到2011年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和回归分析,直观地比较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成正相关性,并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城市化的具体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在对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确实存在的人口城市化滞后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进行实证分析,并且分析了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滞后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形成原因,最后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解决措施,有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直观清晰地呈现了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和发展规律,有利于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深远的建设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 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城市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99.23;C924.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21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3-14
  • 1.1.1 选题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
  • 1.2 文献综述14-19
  • 1.2.1 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研究现状14-16
  • 1.2.2 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16-17
  • 1.2.3 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的研究现状17-19
  • 1.3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19-21
  • 1.3.1 研究方法19
  • 1.3.2 基本框架19-20
  •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20-21
  • 2 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概念解释及相关理论21-29
  • 2.1 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概念解释21-23
  • 2.1.1 城市化21-22
  • 2.1.2 人口城市化22
  • 2.1.3 经济发展水平22-23
  • 2.2 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理论23-29
  • 2.2.1 城市化的相关理论23-24
  • 2.2.2 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理论24
  • 2.2.3 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24-26
  • 2.2.4 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理论26-29
  • 3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29-33
  • 3.1 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现状分析29-30
  • 3.2 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30-33
  • 3.2.1 人口城市化滞后抑制了国内整体消费需求30-31
  • 3.2.2 人口城市化滞后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31-32
  • 3.2.3 人口城市化滞后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32
  • 3.2.4 人口城市化滞后恶化了资源环境问题32-33
  • 4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33-39
  • 4.1 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过程概述33
  • 4.2 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33-38
  • 4.3 基于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结论38-39
  • 5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成因分析39-44
  • 5.1 产业结构层面分析39-41
  • 5.1.1 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制约了人口城市化39
  • 5.1.2 农业的赢弱发展制约了人口城市化39-40
  • 5.1.3 农村非农产业的落后发展制约了人口城市化40
  • 5.1.4 第三产业的滞后发展制约了人口城市化40-41
  • 5.2 制度层面分析41-42
  • 5.2.1 户籍制度阻碍了人口城市化41
  • 5.2.2 农村土地制度阻碍了人口城市化41-42
  • 5.3 社会人口层面分析42-43
  • 5.3.1 庞大的人口基数减缓了人口城市化42-43
  • 5.3.2 松动的生育政策减缓了人口城市化43
  • 5.4 认识层面分析43-44
  • 6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44-50
  • 6.1 优化产业结构44-46
  • 6.1.1 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有利于推动人口城市化44
  • 6.1.2 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有利于实现人口城市化44-45
  • 6.1.3 推进农村非农产业的革新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城市化45
  • 6.1.4 加快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人口城市化45-46
  • 6.2 创新制度建设46-47
  • 6.2.1 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口城市化46-47
  • 6.2.2 整改农村土地制度,推进人口城市化47
  • 6.3 抓好社会民生47-48
  • 6.3.1 提高民生权重,有利于确保人口城市化47-48
  • 6.3.2 稳持低生育率,有利于保证人口城市化48
  • 6.4 扭转认识偏差48-50
  • 6.4.1 打破思想局限,有助于提高人口城市化48
  • 6.4.2 消除负面恐惧,有助于加快人口城市化48-49
  • 6.4.3 刷新应时观念,有助于驱动人口城市化49-50
  • 7 结论与展望50-51
  • 7.1 本文结论50
  • 7.2 展望与不足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周毅;;城市化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城市问题;2009年11期

3 吴素芳;;我国城市化滞后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共产党人;2003年01期

4 刘冠生,邹培明;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5 陶宏;郭三化;;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周一星;城市化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规律性探讨[J];人口与经济;1982年01期

7 夏绪梅;农村土地制度对城市化的制约及对策研究[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黄本新;;农村人口城市化滞后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711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711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1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