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的文化适应——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23 19:06

  本文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的文化适应——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适应 民族文化 地域文化 生态移民 少数民族聚居区


【摘要】:本文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适应两个方面对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总体适应良好,民族、年龄、移民时间是影响民族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移民年龄和移民时间是影响地域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文化适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文化适应 民族文化 地域文化 生态移民 少数民族聚居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项目(编号:13XJA190001) 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1NXXMJ02) 宁夏高校重点科学研究项目(2011)
【分类号】:C922;D63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回族人口最多、比重最高的民族聚居地区,截至2005年,该地区回族人口就占到本地区总人口的50.3%。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长期面临着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劣的双重压力,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势在必行。生态移民是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璐;;移民文化适应中的代际现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2 刘有安;张俊明;;民族学视野下的移民“文化适应”研究——以宁夏南部的汉族移民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5期

3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蔺秀云;邓林园;;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4 祁进玉;;草原生态移民与文化适应——以黄河源头流域为个案[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5 靳薇;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6 敏俊卿;努尔古丽;;生态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研究——以塔什库尔干阿巴提镇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7 孟向京;;三江源生态移民选择性及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效果影响评析[J];人口与发展;2011年04期

8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9 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8年05期

10 刘有安;;论移民文化适应的类型及心理变化特征——以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宁夏的外地汉族移民为例[J];思想战线;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娟;;社会资本和农民工城市创业——以电视剧《都市外乡人》女主角为个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小华;;多元化的组织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潜在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3 涂薇;余嘉元;夏春;;分离中的社会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郭根山;刘玉萍;;提高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5 沈新坤;张必春;;农民工“返乡潮”背景下的农村基层治理困境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6 张荣现;李占立;;新生代农民工的蚁族困境及法律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7 马春丽;肖世忱;;重庆市“棒棒”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8 白文丽;刘德林;;后改革时代农民工问题的深入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9 赵翔;张向东;;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10 江董玉;周雍景;黄晨;张明;;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同未来的路径选择——基于和谐共生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韶;;北京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分析视角——对在北京务工的500个农民工家庭的跟踪访谈数据分析[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刚;李树;陈屹立;;人口流动增加了犯罪吗?——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苏振芳;林俊荣;;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的成因分析及其预测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饶吉银;;社会冲突与和谐视角下的农民工问题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晓茹;;第二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分析——基于贵阳市南明区的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杜书云;张广宇;;农民工代际差异比较分析及启示建议[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7 刘学华;;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城市的和谐发展——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与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8 刘建洲;;公民权、阶级形成与农民工问题的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王启富;史斌;;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倩;;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迁移的理性归因[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4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慧;饭店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726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726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