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人口发展对甘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8 21:17

  本文关键词:人口发展对甘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影响分析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增长特征却呈现出高投资、高排放、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率的特征,同时也产生了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地区间差距明显、科技进步缓慢等新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的构想,并将其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因此,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政府在当代主流的发展观念指导下提出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口发展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始终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离开了人的发展,一切形式的发展都将失去其所存在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口发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对于未来甘肃省人口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人口发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问题,一是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相应的理论依据,从而建立评价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果的分析框架,以便评价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和进一步分析人口发展对其效果的影响;二是进行人口发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分析;三是提出促进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甘肃人口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围绕上述主题,本文分为七个章节进行了论述: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及创新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第二章主要通过对人口经济学理论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得出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理论机理;第三章通过对甘肃省人口发展的现状分析,形成对甘肃省人口发展状况的初步认识;第四章通过对经济发展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分析确定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追求的目标即评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采集数据并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进行分析,形成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体状况的一般认识;第五章选取了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人口发展指标并采集相关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对甘肃省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进行了实分析;第六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形成本文的结论;第七章针对本文形成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贡献在于其提高了甘肃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从而提高了劳动者劳动作业效率,推动了甘肃省经济效率的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甘肃省产业结构合理化。但由于人才资源流出严重、生产要素市场机制不健全、资本投资过度等因素的存在导致甘肃省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对其经济效益水平提高、科技进步、资源环境效益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二、劳动力人口比重的变化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贡献在于劳动力供给增加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甘肃省的经济效益水平,以及劳动力供给增加加剧了劳动者之间对有限工作岗位的竞争,从而推动了甘肃省经济效率水平的提高。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资本过度投资等问题引起的劳动者非充分就业导致劳动力人口比重对甘肃省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 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对甘肃省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存在显著地负面影响,抑制了甘肃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加剧了劳动力就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其推动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关键词】:人口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影响分析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C924.2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1 绪论14-34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4-17
  • 1.1.1 选题背景14-16
  • 1.1.2 研究的意义16-17
  • 1.2 相关研究综述17-30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7-25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25-30
  • 1.3 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30-32
  • 1.3.1 研究该问题的原因30-31
  • 1.3.2 研究的思路31
  • 1.3.3 研究的方法31-32
  • 1.4 论文研究的难点及创新32-34
  • 1.4.1 论文研究的难点32-33
  • 1.4.2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33-34
  • 2 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理论机理34-39
  • 2.1 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理论机理34-36
  • 2.1.1 人口数量变化对劳动力资源、就业和社会经济效率的影响34
  • 2.1.2 人口数量变化对宏观经济效益水平的影响34-35
  • 2.1.3 人口数量变化对国民收入及其分配的影响35
  • 2.1.4 人口数量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35-36
  • 2.1.5 人口数量变化对资源环境效益的影响36
  • 2.2 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理论机理36-37
  • 2.2.1 人口质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36-37
  • 2.2.2 人口质量对科技进步及社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影响37
  • 2.2.3 人口质量对资源环境效益的影响37
  • 2.3 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理论机理37-39
  • 2.3.1 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37-38
  • 2.3.2 人口文化素质结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38-39
  • 3 甘肃省人口发展现状分析39-50
  • 3.1 甘肃省人口数量现状分析39-42
  • 3.1.1 甘肃省人口数量的自然变动情况39
  • 3.1.2 甘肃省人口数量在各市(州)的分布状况39-41
  • 3.1.3 甘肃省城乡人口数量分布状况41-42
  • 3.2 甘肃人口质量现状分析42-45
  • 3.2.1 人口文化素质增长速度较快,但与全国相比差距明显42-43
  • 3.2.2 人口素质地域差异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素质问题突出43-45
  • 3.3 甘肃省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45-50
  • 3.3.1 甘肃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45-48
  • 3.3.2 甘肃人口性别结构现状分析48-50
  • 4 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分析----转变效果的测度及评价50-60
  • 4.1 我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背景和理论依据50-52
  • 4.1.1 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50
  • 4.1.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依据即其效果评价的理论框架50-52
  • 4.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52-53
  • 4.3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53-54
  • 4.4 权重的确定54-56
  • 4.4.1 指标同趋化处理54-55
  • 4.4.2 指标的无量纲处理55
  • 4.4.3 用离散系数法计算其权重55
  • 4.4.5 计算综合指数55-56
  • 4.5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果的测度56-57
  • 4.6 基于效果测度结果的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分析57-60
  • 4.6.1 经济效益水平呈波动中上升的趋势57
  • 4.6.2 经济效率水平变化不明显,一直维持在稳定水平57-58
  • 4.6.3 科技进步速度缓慢58
  • 4.6.4 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58
  • 4.6.5 资源环境效益改善明显58
  • 4.6.6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58-59
  • 4.6.7 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果显著59-60
  • 5 甘肃省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60-77
  • 5.1 人口发展相关评价指标的选取60-61
  • 5.2 数据的获得及处理61
  • 5.3 研究的方法61-63
  • 5.3.1 协整检验62
  • 5.3.2 格兰杰因果检验62-63
  • 5.4 实证分析63-66
  • 5.4.1 序列的平稳性检验63-64
  • 5.4.2 协整关系检验64-65
  • 5.4.3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65-66
  • 5.5 人口发展对甘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66-77
  • 5.5.1 人口发展对甘肃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66-68
  • 5.5.2 人口发展对甘肃经济效率水平的影响分析68-70
  • 5.5.3 人口发展对甘肃科技进步水平的影响分析70-72
  • 5.5.4 人口发展对甘肃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72-73
  • 5.5.5 人口发展对甘肃资源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73-75
  • 5.5.6 人口发展对甘肃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分析75-77
  • 6 结论77-79
  • 6.1 关于人口文化素质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77
  • 6.2 关于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77-78
  • 6.3 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78-79
  • 7 对策和建议79-86
  • 7.1 重视教育,加快提高人口文化素质79-82
  • 7.1.1 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79-80
  • 7.1.2 重视基础教育,,抓好“两基”工作,提高人口基本素质80
  • 7.1.3 加强成人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80-81
  • 7.1.4 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81
  • 7.1.5 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格局,鼓励教育资源向落后地区转移81-82
  • 7.1.6 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82
  • 7.2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作业效率82-85
  • 7.2.1 加快普通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促进中高级劳动力资源的培养82-84
  • 7.2.2 通过经济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84-85
  • 7.3 保持适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85-86
  • 参考文献86-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91-92
  • 致谢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浩勇;杨毅;;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与人口红利关系辨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6期

2 方先明;孙兆斌;张亮;;中国省区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2000~2005年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2期

3 于秋华;科学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开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清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东南学术;2007年03期

5 石培基;祝璇;;甘肃省人口预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9期

6 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7 邓荣霖;;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和制度创新[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王金营;顾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和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胡宗义,李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749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749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e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