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河北省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6:03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人口地域类型 复合指标法 全员人口数据库 人口发展功能区


【摘要】:2008年,《河北省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结合河北各地人居环境适应性、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物质积累指数、人类发展指数、人口聚集度、生态稳定性等指标,给出了河北省人口发展功能区划分图,系统的回答了未来10-20年间,河北省人口应该从哪些地方流出、重点流入哪些地区的这一重要问题。至今5年过去了,河北省人口究竟是如何流动的,人口流动方向是否与上述构想一致,亟需得到解答。 依托河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采用截至2012年9月30日24时的人口统计年报时点数据,利用SQL语言统计河北省市、县、乡三级行政单元的流出人口数、流入人口数、户籍人口数和实有人口数;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检验统计结果,将乡级行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与河北省乡界图链接,利用复合指标法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模型,设定不同阈值,遴选出最优划分结果;将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图与河北省人口发展功能区图进行叠加,得到河北省人口发展功能亚区图;通过比较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种分区方法的不同之处,分析河北省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图的产生原因。 计算表明,综合考虑净流入率和总流动率的复合指标法,可以同时辨别乡级行政单位人口流动的方向和性质以及人口流动的活跃程度,具有以上两种单一性指标法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考虑以每个乡流动人口占全省流动人口总量的份额为指标的修正型复合指标法,能有效的防止每个乡的净流入率和总流动率被高估或低估的偏差,划分结果更加符合实际。采用修正型复合指标法集成后的地图使净流入活跃区、平衡型活跃区、净流出活跃区在空间上依次比邻,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秩序,说明修正型复合指标法存在合理之处。 研究表明,全员人口数据库中的户籍人口信息和流动人口信息是重要的资源,可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工作,为人口管理提出了动态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流动人口地域类型 复合指标法 全员人口数据库 人口发展功能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2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进展9-11
  • 1.2 研究内容11-12
  • 1.3 研究方法12
  • 1.4 论文结构12-14
  • 2 河北人口分布的问题、挑战与对策14-22
  • 2.1 河北人口分布存在的问题14-15
  • 2.1.1 人口聚集滞后于产业聚集,,严重制约区域协调发展14
  • 2.1.2 主要生态屏障地区人口严重超载,直接威胁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14-15
  • 2.2 河北人口分布面临的挑战15
  • 2.3 河北人口分布的应对策略15-22
  • 2.3.1 人口聚集区17-18
  • 2.3.2 人口稳定区18-19
  • 2.3.3 人口疏散区19-20
  • 2.3.4 人口限制区20-22
  • 3 人口数据计算与检验22-30
  • 3.1 基本概念与统计口径22
  • 3.2 数据结构与数据字典22-24
  • 3.3 提取市、县、乡三级行政单元表24-25
  • 3.4 户籍人口计算模型25-26
  • 3.5 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计算与检验26-30
  • 3.5.1 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计算模型26-28
  • 3.5.2 计算结果比较与检验28-30
  • 4 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模型、结果与分布特征30-44
  • 4.1 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模型30-32
  • 4.1.1 单一指标法30
  • 4.1.2 复合指标法30-32
  • 4.1.3 修正复合指标法32
  • 4.2 整合属性数据集和空间数据集32-33
  • 4.3 单一指标法的划分结果33-37
  • 4.4 两种复合指标法的划分结果与对比分析37-44
  • 5 讨论与结论44-51
  • 5.1 关于特征空间边界斜率的讨论44-45
  • 5.2 选择阈值的方法45-46
  • 5.3 流动人口地域类型与人口发展功能区的相关分析46-49
  • 5.4 基本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娜;杨艳昭;封志明;姜鲁光;;“五年计划”视角下中国地区差距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5期

2 陈瑜琦;李秀彬;朱会义;张雯;;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河南省睢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9期

3 刘睿文;封志明;杨艳昭;游珍;;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4 封志明;李鹏;;20世纪人口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5 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地理学报;1935年02期

6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7 葛美玲;封志明;;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8 陈瑜琦;李秀彬;;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9 刘盛和;邓羽;胡章;;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10 谈明洪;李秀彬;;20世纪美国城市体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754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754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6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