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来的生育水平估计
本文关键词:中国近年来的生育水平估计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生育水平 总和生育率 人口普查 广义稳定人口模型
【摘要】:本研究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广义稳定人口模型,对我国2000-2010年普查间的平均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同时,利用户籍统计数据,对2008-2014年的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总体的结论是我国近期的生育水平不低于1.5,而近年来在1.6左右,且有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但是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育水平的高低。在目前的生育水平条件下,"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可能是有限的。另外,从估计的生育水平和趋势看,"低生育率陷阱"的判断还缺乏说服力。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生育水平 总和生育率 人口普查 广义稳定人口模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低生育率的中国模式”(项目号:15JJD840003)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人口调控的分解研究”(项目号:15SHA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在世界上除了缺乏人口统计数据的国家外,可能只有中国的生育水平成为长期争论不休、估计不尽的“谜团”。中国在1990年代初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时,就有是否大大低于更替水平的讨论。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得到极低生育率后,更是产生了广泛的争论。特别是与生育政策调整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志刚;对中国1990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与讨论[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2 翟振武;陈佳鞠;李龙;;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来自户籍登记数据的新证据[J];人口研究;2015年06期
3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问题[J];学海;2010年01期
4 李汉东;李流;;中国2000年以来生育水平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强;郑晓瑛;;China's grave demographic challenges in coming decades[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2 孙艳颖;;我国“内生型”低生育水平预测的再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3 李通屏;郭熙保;;人口控制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姜全保;;中国生育水平预测与生育政策展望[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5 王丰;;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人口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6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率与被忽略的人口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7 郭志刚;;清醒认识中国低生育率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02期
8 张翼;;近年来中国人口与就业热点问题研究[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9 国迎欣;;略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制度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10 邓艳;柏益尧;左玉辉;;基于人口发展趋势的中国环境预警浅析[J];河南科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原新;;对低生育率水平与人口安全的思考[A];激辩“新人口策论”[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宁泽逵;中国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罗小华;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迟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菲;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邱旭辉;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系数中长期预测模型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国柱;不同生育政策对湖南省人口发展趋势影响的预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宿月荣;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特色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戴霞;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刘强;城市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分析[D];江南大学;2008年
7 聂建华;浙江省生育率变动新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耿红霞;我国人口立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张维;城乡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二元”生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侯大强;基于Leslie模型的湖北省人口老龄化预测及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亚非;马小红;;北京城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2 "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课题组;郑真真;;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于学军;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J];南方人口;2000年04期
4 郭志刚;时期生育水平指标的回顾与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0年01期
5 贾同金,赛音;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现状与问题分析[J];人口研究;1995年05期
6 郭志刚;从近年来的时期生育行为看终身生育水平──中国生育数据的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0年01期
7 约翰·邦加茨,格里菲斯·费尼,郭志刚;生育的数量与进度[J];人口研究;2000年01期
8 顾宝昌;论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J];人口研究;2002年03期
9 于学军;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量和结构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2年03期
10 张为民,崔红艳;对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的初步评价[J];人口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欧洲北美国家的总和生育率[J];人口与经济;1986年05期
2 路磊;论总和生育率的一个特性[J];人口研究;1992年04期
3 王金营,何云艳,王志成,段成荣;中国省级2000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评估[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4 张青;;总和生育率的测算及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4期
5 杨鑫;李通屏;魏立佳;;总和生育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北人口;2007年06期
6 郭志刚;;再论队列平均子女数不能作为当前总和生育率的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5期
7 杨新平;;关于总和生育率的统计分析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9年05期
8 钟艺;;经济因素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J];知识经济;2009年18期
9 贺琼;;湖南省总和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梅志强;张晓梅;;山西省1980~1990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德挺;;广西农村6~19岁女孩家庭劳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德荣;我国总和生育率宜为1.8[N];健康报;2011年
2 翟振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未来30年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N];中国人口报;2007年
3 岳训;2006~2015年越南需要1.32亿美元避孕产品[N];医药经济报;2008年
4 记者 姜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宜为1.8[N];文汇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周晖;狼没来,,熊来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6 记者 邓飞;中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仅为1.18[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7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 孙涤;对手的评价(下)[N];南方周末;2009年
8 记者苗蓓;南通户籍总人口762.92万人 常住总人口728.18万人[N];南通日报;2011年
9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 孙涤;一线大都邑最能吸金[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记者 王羚;全面放开二孩的靴子何时掉下?[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意;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与总和生育率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晓倩;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水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肖利群;蒙特卡罗方法在总和生育率计算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3 任路江;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世界生育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3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84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