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江苏省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系统协调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5:33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系统协调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FEEEP系统 协调度 PLS通径模型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待传统发展观的否定,是人类在发展观上经过沉痛反思后的一次理性飞跃。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中国各项工作的纲领,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确保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五个系统的的协调发展。而研究可持续发展,在一定区域内才有意义。只有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理性行为的追求目标,地方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各行各业与广大群众成为主力军时,才能有效地进行"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五方面的协调发展。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在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这些年江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给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本文研究江苏省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发展的协调发展就是以实现江苏省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偏最小二乘法(PLS)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江苏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协调发展的研究。首先对江苏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各子系统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1990年至2013年期间江苏FEEEP各子系统某些指标的发展趋势情况,接着构建了江苏FEEEP指标体系,介绍了偏最小二乘(PLS)通径模型,并用这个方法对江苏FEEEP各子系统内部的协调水平以及综合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各子系统内部协调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协调发展水平的趋势发展情况。随后结合模糊数学和回归方法的方法计算了系统间的协调度,并对江苏系统间的协调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引起系统协调度变化的原因。最后根据计算结果与分析,从农业、能源、经济、环境和人口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江苏省FEEEP系统协调度的建议并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FEEEP系统 协调度 PLS通径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2-05;F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1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江苏省FEEEP协调发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 1.3 技术路线9-10
  • 1.4 论文的创新点10-11
  • 第2章 FEEEP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11-16
  • 2.1 国外FEEEP协调发展研究综述11-13
  • 2.1.1 西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1-12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时期12-13
  • 2.2 国内FEEEP协调发展研究综述13-16
  • 2.2.1 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3
  • 2.2.2 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展13-16
  • 第3章 江苏省FEEEP系统现状分析16-24
  • 3.1 江苏省概况16-17
  • 3.1.1 区位环境16
  • 3.1.2 自然环境16
  • 3.1.3 人文环境16-17
  • 3.2 FEEEP子系统现状分析17-24
  • 3.2.1 粮食系统发展现状17-18
  • 3.2.2 环境系统发展现状18-19
  • 3.2.3 能源系统发展现状19-21
  • 3.2.4 经济系统发展现状21-22
  • 3.2.5 人口系统发展现状22-24
  • 第4章 江苏省FEEEP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分析24-47
  • 4.1 FEEEP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24-26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4
  • 4.1.2 指标体系及主要指标说明24-26
  • 4.2 偏最小二乘(PLS)通径模型介绍26-31
  • 4.2.1 FEEEP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构建26-31
  • 4.3 FEEEP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实证分析31-47
  • 4.3.1 数据处理31-32
  • 4.3.2 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32-40
  • 4.3.3 FEEEP系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40-42
  • 4.3.4 FEEEP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度42-47
  • 第5章 建议与不足47-50
  • 5.1 江苏省FEEEE协调发展建议47-49
  • 5.1.1 农业发展建议47
  • 5.1.2 能源发展建议47-48
  • 5.1.3 经济发展建议48
  • 5.1.4 环境发展建议48-49
  • 5.1.5 人口发展建议49
  • 5.2 论文的不足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53-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春江;彭士萍;马文斌;;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周莹莹;刘传哲;;耦合协调度视角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J];求索;2011年05期

3 卢宏;;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度”评价的实证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4 程华;李莉;陈丽清;;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3年06期

5 刘艳清;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度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5期

6 杨天明;卢文汉;;江苏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分析[J];消费导刊;2009年13期

7 童玉芬;刘长安;;北京市人口、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协调度评价[J];人口与发展;2013年01期

8 郑蔚;;海西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规模协调度动态变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李小彬;;武汉市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续竞秦,吕永成;广西“经济—能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辉;;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定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2 黄银兵;吴媚;田文林;;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3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运迎霞;田健;;可持续视角下的中观层面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协调评价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金海;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延梅;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亚滨;广西“四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黄哲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特征的时空分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邵玉婷;新型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杨婧;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析[D];山西大学;2014年

7 曹青青;石油—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戴婷;开福区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瑞雪;中部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徐寅寅;辽河旅游带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0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850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