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中国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4 20:06

  本文关键词:中国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状况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 生育模式


【摘要】: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影响国际民生大事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人口发展的现状成为了如今我们要研究的首要课题之一,它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未来人口规模大小和人口再生产过程的最主要的人口学因素,所以要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都要求每个时期生育水平的变化都要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因而,研究每个时期生育水平是否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就有55个。各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和人口数量都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异,在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中,生育水平的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第入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各民族育龄妇女的生育信息,使我们可以比较及时、全而地了解我国目前各少数民族在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及生育行为的差异和变化特征。因此,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生育状况,以全国、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和育龄妇女人数以及婴儿数为研究对象。对全国、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粗生育率、一般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和婚内生育率等度量生育率的指标和人口再生育率的度量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横向分析“六普”中各少数民族的度量生育率的各个指标,观察它们的最高生育率和最低生育率,并给出原因分析;纵向分析“六普”和“五普”数据中各少数民族的变化情况,给出十年间各少数民族生育状况变化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多处于偏远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并且研究生育水平是利用长表10%抽样数据调查,统计数据难免存在很多缺失,为了能有效的进行对我国少数民族生育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文中部分利用“六普”数据中人口高于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进行代表性研究。大致的对全国少数民族进行横向和纵向(“六普”、“五普”之间)的分析。 文中分析全国各少数民族的生育水平时,并且分析了全国各少数民族的生育模式,在文章的第四章对国内外人口统计专家所研究的生育度量和生育模式进行了总结,在国内外的人口统计学研究过程中,生育度量的指标基本包含:粗生育率、一般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和婚内生育率等生育率的度量指标,并给出了他们在衡量生育水平的优劣点。对于生育模式的总结,国内外人口专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本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基于2010年“六普”数据对全国各少数民族生育水平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原因。
【关键词】: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 生育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2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1-12
  • 1.3 研究内容及其方法12-14
  • 第2章 人口生育方法总结14-20
  • 2.1 生育率度量14-16
  • 2.2 生育率模型16-20
  • 第3章 各少数民族的生育率研究的相关方法20-26
  • 3.1 各种生育率指标20-23
  • 3.2 人口再生产指标23-26
  • 第4章 201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体状况26-29
  • 第5章 少数民族人口生育分析29-41
  • 5.1 少数民族的的粗出生率29-30
  • 5.2 少数民族总和生育率及变动30-32
  • 5.3 少数民族妇女终身生育水平状况及变动32-33
  • 5.4 少数民族妇女按年龄曾生子女数及变动33
  • 5.5 少数民族妇女分年龄别生育率33-34
  • 5.6 少数民族妇女早育状况34-36
  • 5.7 少数民族出生孩次构成及变动36-38
  • 5.8 少数民族活产子女数、存活率及变动38-39
  • 5.9 小结39-41
  • 第6章 少数民族生育水平总结41-42
  • 参考文献42-43
  • 致谢43-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刚;时期生育水平指标的回顾与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0年01期

2 陈卫;;中国生育率研究方法:30年回眸[J];人口学刊;2009年03期

3 郭志刚;从近年来的时期生育行为看终身生育水平──中国生育数据的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0年01期

4 郭志刚;对中国1990年代生育水平的研究与讨论[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5 Robert D.Retherford,Minja Kim Choe,Chen Jiajian,李希如,崔红艳;中国的生育率:到底下降了多少?[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6 郭志刚;关于中国1990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再讨论[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7 郭志刚;中国90年代的生育水平分析──多测量指标的比较[J];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04期

8 陈卫,史梅;中国妇女生育率影响因素再研究——伊斯特林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2期

9 王广州;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与应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3期

10 张二力,,陈建利;改进的Brass相关生育模型[J];中国人口科学;199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建华;浙江省生育率变动新态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2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852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e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