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21:31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变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苗族 人口总数 人口政策 人口自然增长率 计划生育
【摘要】:苗族是发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我国古籍中就有关于远古时期在中原地区生活的苗族先民——蚩尤部落的记载。几千年来苗族先民们的长途迁徙从未间断过,,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的两湖地区、再至云贵。 今天,苗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她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的贵州、湖南、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市、自治区,其中以约占全国苗族总人口50%的贵州省为最多,而就贵州省内而言,素有苗疆腹地之称的黔东南州又以约占贵州苗族人口50%比例而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全世界苗族人民的大本营。 由于旧社会的中央统治者对苗族始终奉行打压和驱赶的政策,致使苗族人口长期处于停滞甚至倒退之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沐浴在党和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发展政策的阳光下,过去被迫隐瞒自己民族出身和特点以求得生存的苗族人,逐渐改回了自己本来的民族成分,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和改善,苗族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建国前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建国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转变。 但是,解放后受益于宽松民族政策实现人口高速增长的黔东南苗族,其人口同资源、环境间的矛盾却日益突出了,因而本题就尝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州苗族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分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苗族或者说少数民族人口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苗族 人口总数 人口政策 人口自然增长率 计划生育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24.2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8
- 一、 选题的缘起与选题意义10-12
- (一) 选题缘起10-11
- (二) 选题意义11-12
- 二、 学术史回顾12-17
- (一) 苗族研究12-14
- (二) 贵州人口研究14-16
- (三) 研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16-17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7-18
- (一) 研究方法17
- (二) 研究思路17-18
- 第一章 建国以来黔东南的行政区划沿革18-22
- 一、 建国前黔东南行政区划概况18-20
- 二、 建国以来黔东南行政区划沿革20-22
- 第二章 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变迁22-32
- 一、 建国前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估计22-28
- (一) 明代以前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估计22-23
- (二) 明清时期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估计23-26
- (三) 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估计26-28
- 二、 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变迁28-31
- (一) 总体情况28-29
- (二) 各县情况29-31
-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变迁的规律与原因32-39
- 一、 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变迁规律32-35
- (一) 1979 年全国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前的黔东南州苗族人口数量变迁规律32-33
- (二) 1979~2010 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黔东南州苗族人口变迁规律33-35
- 二、 建国以来黔东南州苗族人口数量变迁的原因35-38
- (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少数民族人口政策36-37
- (二) 社会保障机制度欠完善37
- (三) 医疗水平与条件的改善37-38
-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变迁的影响39-43
- 一、 人口增长过快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黔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39-40
- 二、 导致教育资源更加紧张40
- 三、 影响资源的供给与生态环境平衡40-41
- 四、 不利于提高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41-42
- 本章小结42-43
- 第五章 解决黔东南苗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43-47
- 一、 改革和完善民族人口生育政策43-44
- 二、 计生工作兼顾数量控制和优生优育、质量提高两方面44
- 三、 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44-45
- 四、 严把民族成份更改审核关45
- 五、 将部分苗族人口从黔东南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迁出45
- 本章小结45-47
- 结语47-49
- 一、 结论47
- 二、 启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平;;中国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2 代亚松;樊黔江;姜平平;;贵州人口及其贫困状况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3期
3 郑姝霞;;人口结构与“和谐贵州”建设[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4 吕左;贵州人口五十年——兼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杨宗贵;论贵州人口的转变[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谢红梅;贵州人口城镇化问题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2年02期
7 李旭东;;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及其地区差异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吴一文,吴一方;黔东南苗族迁徙路线考[J];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4期
9 杨斌;关于贵州的人口密度问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杨斌;清代前期贵州人口的分布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852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8524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