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云南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5:23

  本文关键词:云南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云南 民族 人口 格局


【摘要】:本文以我国民族识别整体完成后的人口普查数据(1990、2000、2010年)为依据,以民族多样性和地理集中度指数为核心,讨论近二十年来云南省民族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1)云南省人口时空格局,包括人口总量(县、州、省)和人口密度(县、州、省)的时间序列,世居民族(26个)人口总量(县、州、省)和人口密度(县、州、省)的时间序列;(2)民族多样性指数(县、州、省)及其演变;(3)民族地理集中度(56个)及其演变;(4)民族人口分布的时空特征及要素间相关性分析,包括人口总量、民族多样性指数、民族地理集中度指数的时空特征及民族多样性指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地理环境)、地形起伏度(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多样性变异系数等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在基于县域尺度并考虑区域性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显示:在人口及其密度时空格局方面,1990-2010年间云南省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均增幅明显,但增长率区域差距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显著,主要的人口增长或人口密度增长来源于省会和地州首府及其周围区域。要之,过去20年间云南省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增长的区域格局呈多中心格局,并表现为一定的层级性,即经济发展程度高的省会和地州首府及其周围区域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增长较高,但西北部、南部区域中心性不明显。在民族多样性指数方面,1990-2010年间云南省县域、地市、全省民族多样性指数均有明显增长,且区域格局明显。民族多样性呈现中部-南北部分异格局,1990-2010年间的变化趋势则呈似于人口总量及其密度变化的多中心性格局。民族多样性指数方面还分析了汉族的贡献率问题,发现汉族贡献率呈现显著的东北部、中部高贡献率,南、北部汉族的贡献率较低,不同地市、县域的汉族贡献率列图表给出。民族地理集中度给出了56个民族分布的聚散程度及其变化格局,并对云南省26个世居民族详细说明。发现民族地理集中度与各民族人口总量高度相关,民族人口总量较大的民族地理集中呈降低趋势,即该类民族近二十年来的分布呈扩散态势;民族人口问题较小的民族地理集中底呈增加趋势,即该类民族近二十年来的分布呈聚集态势。最后对文章涉及的主要指标作了SPSS-Pearson相关性检验,主要数据包括:地形起伏度指数与人口密度指数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186;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人口密度指数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858;地形起伏度指数与民族多样性指数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099;地形起伏度指数与变异系数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057;地形起伏度指数与汉族贡献率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187;民族多样性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175;变异系数与经济发展水平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003;汉族贡献率与经济发展水平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214;多样性指数与变异系数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349。分析之,民族人口与地形起伏度呈较显著负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民族多样性与地形起伏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显著;汉族对民族多样性(一定程度上人口总量)的贡献率与地形起伏度呈较显著负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较显著相关;民族多样性与其变异系数呈极显著相关。总之,云南省民族人口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民族结构特征、原本民族结构特征均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也要求在分析中注意区域性特征。
【关键词】:云南 民族 人口 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2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综述10-12
  • 1.2.1 国外民族人口研究综述10
  • 1.2.2 国内民族人口研究综述10-12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14
  • 1.3.1 研究方法12-13
  • 1.3.2 技术路线13-14
  • 第2章 云南人口分布时空格局14-36
  • 2.1 全省人口时空格局14-27
  • 2.1.1 人口总量的时序变化14-21
  • 2.1.2 人口密度及其变化21-27
  • 2.2 民族人口时序变化27-36
  • 2.2.1 民族人口状况27-30
  • 2.2.2 各民族人口地区分布现状30-36
  • 第3章 民族人口的地理多样性及演变趋势36-51
  • 3.1 民族地理多样性指数36-38
  • 3.1.1 计量方法36-37
  • 3.1.2 尺度选择37-38
  • 3.2 民族多样性特征与演变趋势38-51
  • 3.2.1 民族地理多样性指数演变38-39
  • 3.2.2 民族多样性的特征与演变趋势39-51
  • 第4章 民族人口地理集中度及其演变51-58
  • 4.1 民族地理集中指数51
  • 4.2 民族地理集中指数演变51-55
  • 4.2.1 1990年地理集中指数51-52
  • 4.2.2 2000年地理集中指数52-53
  • 4.2.3 2010年地理集中指数53-55
  • 4.3 世居民族民族地理集中指数55-58
  • 4.3.1 民族人口越多地理集中指数越小55
  • 4.3.2 民族地理集中指数参差不齐55
  • 4.3.3 绝大多数民族地理集中指数下降55-58
  • 第5章 民族多样性、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起伏相关性分析58-61
  • 5.1 经济水平指数、地形起伏度指数58
  • 5.2 民族地理集中指数、经济水平指数、地形起伏指数相关性分析58-61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61-63
  • 参考文献63-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霞;;中央启动人口战略转型[J];w,

本文编号:899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899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e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