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2 15:10
本文关键词:辽宁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结构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
【摘要】:人口结构尤其是人口年龄结构问题是当下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中国在上世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总量过快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口出现了老龄化严重、部分地区生育率偏低,男女性别比不均衡等等问题,尤其是东北地区,辽宁省作为"共和国长子",在最近几年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在辽宁省人口问题愈发严重的时期,相应的辽宁省经济发展情况也出现了困难和挑战。2015年辽宁省GDP较去年增长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政府债务、养老金缺口风险并存、财政趋紧风险加大。根据今年全国一季度GDP数据显示,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再度垫底,而辽宁省经济增速只有-1.3%,是一季度全国唯一的经济实际增速负增长地区,2015年同期则是1.9%,其中人口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大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具体分析了辽宁省人口结构目前状况,将人口结构划分为五个子结构,分别为;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文化结构、人口产业结构、人口城乡结构,构建了人口结构层次模型,并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整合在一起,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体系。通过两者结合分析,发现辽宁省人口结构整体现状发展水平不高,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偏低,老龄化问题较严重,城镇人口占比偏高。而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动,从严格"一胎",到"单独二胎"直至"全面二胎",在这一背景下,辽宁省人口结构势必面临新的形势,本文又进一步结合辽宁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数据进行"全面二胎"后辽宁省新生儿童增量测算。接下来,本文通过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辽宁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分析模型,收集了辽宁省人口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四组数据。在层次分析法的使用上,本文根据人口结构的各子结构对区域经济社会体系内不同指标的不同影响程度,分别计算权重,提高了分析精确度。然后,通过已建立起的耦合分析模型计算出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指标间的耦合度。将四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不同时期下不同指标的耦合程度差异,与"全面二胎"政策下新的人口形势结合分析,得出"全面二胎"政策影响因素的大小程度。最后,本文针对耦合分析得出辽宁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辽宁省关于人口、经济及社会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结构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24.2;F12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9-11
- 2 文献综述11-14
- 2.1 国外文献综述11-12
- 2.2 国内文献综述12-14
- 3 辽宁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14-29
- 3.1 辽宁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14-19
- 3.2 辽宁省人口结构现状分析19-26
- 3.2.1 辽宁省人口总量现状分析19-21
- 3.2.2 辽宁省人口性别结构现状分析21-22
- 3.2.3 辽宁省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22-23
- 3.2.4 辽宁省人口文化结构现状分析23-24
- 3.2.5 辽宁省人口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4-25
- 3.2.6 辽宁省人口城乡结构现状分析25-26
- 3.3 "全面二胎"政策下辽宁省人口结构可能性分析26-28
- 3.3.1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历程梳理26-27
- 3.3.2 "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辽宁省新生儿增加数量预测27-28
- 3.4 小结28-29
- 4 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分析模型29-44
- 4.1 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29-31
- 4.1.1 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9-30
- 4.1.2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结构的影响30-31
- 4.2 指标体系构建31-32
- 4.3 层次分析法确定变量权重32-36
- 4.3.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3
- 4.3.2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33-34
- 4.3.3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4-35
- 4.3.4 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以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35-36
- 4.3.5 层次分析法实证结果36
- 4.4 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关联度36-40
- 4.4.1 确定系统行为序列37
- 4.4.2 行为序列无量纲化37
- 4.4.3 计算灰色关联度37-38
- 4.4.4 计算总体灰色关联度38
- 4.4.5 灰色关联度实证分析结果38-40
- 4.5 耦合分析结果40-41
- 4.6 结果分析41-44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4-48
- 5.1 研究结论44-45
- 5.2 促进辽宁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45-47
- 5.3 不足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1
- 后记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青;黄彩虹;张强;陈双双;范其鹏;;“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J];人口研究;2016年01期
2 张原;陈建奇;;变迁中的生育意愿及其政策启示——中国家庭生育意愿决定因素实证研究(1991—2011)[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3 石智雷;杨云彦;;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J];人口研究;2014年05期
4 姚引妹;李芬;尹文耀;;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中堆积夫妇及其生育释放分析[J];人口研究;2014年04期
5 陈蓉;顾宝昌;;上海市生育意愿30年的演变历程[J];人口与社会;2014年01期
6 翟振武;赵梦晗;;“单独二孩”政策的前因与后果[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4年03期
7 靳永爱;;低生育率陷阱:理论、事实与启示[J];人口研究;2014年01期
8 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长白学刊;2012年01期
9 王红蕾;陈吉磊;;江苏人口职业结构变迁与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0年05期
10 风笑天;;生育二胎:“双独夫妇”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901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90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