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生态适度人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4:31
本文关键词:西宁市生态适度人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宁市 生态适度人口 能值-生态足迹 P-E-R模型
【摘要】:人口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地加快,西宁作为最宜居的高原城市、中国的夏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给城市交通、就业以及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研究西宁市在一定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条件约束下的生态适度人口,了解西宁人口是否超载,有助于制定适合西宁市发展建设的人口经济政策,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西宁市为研究对像,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人口承载力及适度人口的研究基础上,介绍西宁市的概况,利用“P-E-R”区域匹配模型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宁市生态适度人口进行测算分析,研究发现:(1)西宁市实际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生态适度人口的增长,但差距不是很大。(2)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适度人口容量很小,实际人口远远大于资源适度人口,西宁市水资源严重紧缺。(3)“P-E-R”区域匹配模型计算出的西宁市2012年生态适度人口为197.64万人,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的西宁市2012年生态适度人口为181.79万人。两种模型下的生态适度人口是有差异的,,但是都比实际人口小,西宁市处于生态超载状态。“P-E-R”区域匹配模型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下2012年西宁市生态超载分别为27.1万人、42.95万人。(4)通过回归模型对西宁市未来几年的生态适度人口的预测,在合理规划西宁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西宁市的生态适度人口会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关键词】:西宁市 生态适度人口 能值-生态足迹 P-E-R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2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图目录7-8
- 表目录8-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3
- 1.2.1 国外的适度人口研究10-11
- 1.2.2 国内的适度人口研究11-13
- 1.2.3 生态适度人口的相关研究13
- 1.3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13-15
- 1.3.1 数据来源13-14
- 1.3.2 研究内容14
- 1.3.3 技术路线14-15
- 第二章 适度人口理论与方法15-24
- 2.1 适度人口相关概念15-16
- 2.1.1 人口,生态,承载力,人口承载力15
- 2.1.2 人口容量,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生态适度人口15-16
- 2.2 理论依据16-18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6-17
- 2.2.2 适度人口理论17
- 2.2.3 能值理论17-18
- 2.3 研究模型及方法18-24
- 2.3.1 生态足迹模型18-20
- 2.3.2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20-24
- 第三章 西宁市概况24-33
- 3.1 基本概况24-25
- 3.2 自然环境25-26
- 3.2.1 地质地貌25
- 3.2.2 自然资源25-26
- 3.3 社会经济26-27
- 3.4 人口现状27-33
- 3.4.1 人口规模状况27-28
- 3.4.2 人口出生及死亡状况28-29
- 3.4.3 人口迁移状况29-30
- 3.4.4 人口结构30-31
- 3.4.5 人口素质31-33
- 第四章 西宁市生态适度人口影响因子分析33-39
- 4.1 自然环境因素33-34
- 4.1.1 水资源33-34
- 4.1.2 土地及矿产资源34
- 4.2 经济因素34-36
- 4.2.1 总体经济发展水平35
- 4.2.2 三次产业结构35-36
- 4.3 人口因素36-39
- 4.3.1 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36-37
- 4.3.2 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37-39
- 第五章 西宁市生态适度人口分析39-59
- 5.1 基于“P-E-R”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分析39-45
- 5.1.1 “P-E-R”模型概念及指标39-40
- 5.1.2 “P-E-R”的计算40-41
- 5.1.3 回归模型的建立41-42
- 5.1.4 西宁市生态适度人口的测算42-43
- 5.1.5 生态适度人口的时间序列分析及预测43-45
- 5.2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适度人口45-59
- 5.2.1 西宁市 2000-2012 年生态承载力计算及分析45-49
- 5.2.2 西宁市 2000-2012 年“能值-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49-54
- 5.2.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宁市生态适度人口分析54-57
- 5.2.4 两种模型下的西宁市生态适度人口比较分析57-59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59-60
- 6.1 研究结论59
- 6.2 讨论59-60
- 附录:能值分析中常用能量计算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个人简历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丽;杨华;简太敏;;基于生态足迹的重庆市涪陵区生态适度人口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2 徐建华;论人口容量及其研究方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年03期
3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4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5 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6 马晓钰;;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人口过剩[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董晓峰;魏彦强;;中国中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8 冯芳;黄巧华;金爽;;基于能值分析的徐州市生态足迹计算[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1期
9 宋佩锋;田飞;;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合肥市人口容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原新;可持续适度人口的理论构想[J];人口与经济;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942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94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