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廷讷现存传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2:05
本文关键词:江廷讷现存传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汪廷讷是一位活动于明万历时期的戏曲家。这位处于传奇勃兴时期的戏曲家,创作了大量的戏曲作品。杂剧有8种,确定的传奇有15种,也不乏散曲、小令、诗歌等。在这些创作中,汪氏的传奇取材广泛,对社会、对官场、对人生阐发了自我思想。 由于史料的匮乏,对于汪廷讷的生平经过多方考证,大约活动于1569年到1628年前后,字去泰,后改字昌朝,号无如,别署坐隐、无无居士等,籍贯安徽休宁,但其后来主要活动于南京。汪廷讷从小就过继给一位同宗的富商,在当时徽商都比较重视业儒,重视子弟的仕进,所以汪氏很小就有着很好的教育资源。当时的徽商比较流行养家班,徽商之间的娱乐,徽商与权贵之间的交友都是以戏曲来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汪氏的养父身处这种环境中,汪氏也自然受到戏曲的熏陶。在这种文化氛围以及娱乐方式的影响下,汪氏在出仕前就借散曲来赢得曲学的青睐。汪氏入仕担任盐官后,开始了其戏曲创作。 汪廷讷创作的传奇作品,从其留存下来的7种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受当时党社之争的影响,汪氏采用委婉的方式,借历史来抒写自己的政治理想,由此创作的《三祝记》、《义烈记》两部忠奸剧,这两部剧体现着汪氏惩恶锄奸,匡扶正义的政治理想追求。二、明代万历时期爱情剧、爱情自由观泛滥,汪氏也创作了爱情剧,留存下来的有三部《彩舟记》、《投桃记》、《种玉记》,三部爱情剧体现着汪氏崇尚爱情自由,但是汪氏更想要的是给自由的爱情寻找一个合理的归宿,汪氏在作品中,通过礼教的认可来维护汪氏笔下的自由爱情。三、明朝万历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礼教统治了长久的思想,一下打开了闸门,社会思想泛滥,没有了底线。在这种情况下,汪氏提出了礼教的存在还是有其必要性的。汪氏创作了两部礼教剧《天书记》反映朋友之间的诚信与道义的,《狮吼记》反映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汪廷讷要求回归传统的夫为妻纲。 从汪氏现存的7种传奇来看,汪氏在创作中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这七部剧作中,汪氏所用的题材大都为历史事件或笔记小说,然而汪氏善于改变,借相似之事来抒己怀,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读之却是耳目一新之感。汪氏写作中运用了“梦”、“鬼神”使作品达到奇,现存的七部作品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汪氏在结构安排上,力求探索新的结构线索,采用双线或多线的方式进行戏曲创作尝试,但汪氏的探索结果不是很理想,很多地方出现了线索混乱。在结构的设置上善于运用巧合与悬念,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种谋篇布局方式汪氏应用很熟练,在《义烈记》中通过张俭的出逃来凸显其手法应用的纯熟。汪氏在谋篇布局之外同样也注意到了人物与舞台,汪氏通过话语来塑造人物,汪氏笔下的人物棱角分明,也是汪氏爱憎的表现,在舞台方面汪氏注意曲辞、曲律以及宾白,力求在注意曲辞典雅的同时又保证舞台演出的韵律性,善于运用宾白将故事连贯起来,使观众明白事情的发展。 汪氏在创作中多方面的努力探索,在戏曲创作中寻求一种自我的戏曲观,以及戏曲创作方式,似乎汪氏的探索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汪氏的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此时舞台较多的偏爱于折子戏了。在戏曲历史发展的大潮中,汪氏的作品也逐渐的悄无声息了。从汪氏的创作探索中,让后来的曲学研究更加的了解到当时的曲学观,从汪氏本身的戏曲观中去研读当时社会的普遍的戏曲观,以及当时存在的一批戏曲创作的探索者。
【关键词】:汪廷讷 忠奸剧 明传奇 《环翠堂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37;K825.6
【目录】:
- 摘要3-7
- Abstract7-15
- 目录15-18
- 绪论18-27
- 第一章 汪廷讷生平及其著述27-44
- 第一节 汪廷讷的生平家世27-35
- 一、 生平27-30
- 二、 家世30-32
- 三、 才学、为官及其思想32-35
- 第二节 汪廷讷的著述35-44
- 一、 诗歌、散曲及其它35-40
- 二、 戏曲作品40-44
- 第二章 汪廷讷现存传奇内容与本事源流44-69
- 第一节 忠奸剧44-51
- 一、 《三祝记》44-47
- 二、 《义烈记》47-51
- 第二节 爱情剧51-61
- 一、 《彩舟记》51-54
- 二、 《投桃记》54-57
- 三、 《种玉记》57-61
- 第三节 教化剧61-69
- 一、 《天书记》62-65
- 二、 《狮吼记》65-69
- 第三章69-93
- 第一节 惩恶锄奸崇尚正义的政治追求69-76
- 第二节 对自由爱情的追求76-86
- 第三节 社会形态交替时的道德拯救86-93
- 一、 对朋友之间诚信的再次宣扬86-89
- 二、 对传统“妇德”的拯救89-93
- 第四章 汪廷讷传奇的艺术特征93-126
- 第一节 以奇为主、尊史而善变的手法94-101
- 一、 以奇为主的叙事手法94-98
- 二、 尊史而善变98-101
- 第二节 结构特点分析101-106
- 一、 对双线结构与多线结构的探索101-104
- 二、 绝处逢生的结构设置(善于运用巧合)104-106
- 第三节 汪氏传奇的语言特点106-113
- 一、 曲辞与音律的双向追求106-111
- 二、 宾白111-113
- 第四节 汪廷讷现存传奇中人物塑造113-126
- 一、 汪廷讷笔下的男性形象114-120
- 二、 汪氏笔下的女性形象120-126
- 结语126-132
- 致谢132-134
- 参考文献134-142
- 附录142-14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庆元,刘和文;简论李贽对晚明皖南戏曲家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龙晓英;焦z延胂非夷暇┙挥慰糩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马衍;论《狮吼记》中柳氏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李忠林;徽州刻书业论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秀秀;新安曲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江廷讷现存传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1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