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突破”中的孙子
发布时间:2022-02-26 09:53
在众多的孙子研究中存在一个不足之处,即未能深入探讨挖掘孙子思想的渊源,似乎孙子那些精辟的思想只是出自他个人的灵光乍现。孙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继承者与发扬者,研究孙子必须阐明其思想的渊源,只有这样才能对孙子有深刻的认识,也才能了解孙子为什么对后代有如此重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孙子“必取于人”的人本说,“因敌而制胜"的因变观,“修道而保法”的德政观,“唯民是保”的保民论,是对先秦时期“哲学突破”中形成的文化精神——疑天而惟人的人本精神、因革变易的因变精神、德刑相合的和合精神、保民惠民的民本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孙子的理论建树,使得传统礼乐文化精神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论表现形态和更多的载体,其哲学思想与兵学理论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弥补了各家理论上的不足,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因此,孙子在中国“哲学突破”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中不可或缺和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中国"哲学突破"的文化精神
第一章 孙子哲学研究的现状及选题意义
第二章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突破"
一、殷周之际的"哲学突破"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突破"
第三章 中国"哲学突破"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 孙子其人其书以及与齐文化的关系
本论:中国"哲学突破"的文化精神在《孙子兵法》中的体现
第一章 取人
一、"天者,阴阳、寒暑、时制"的自然天论
二、"不可取于鬼神"而"必取于人"的人本说
第二章 因变
一、从"以礼为固"到"兵以诈立"
二、"兵无常势"的变易观
三、"因敌而制胜"的能动观
四、"争于天下"的整体观
五、《易经》象数变易思维与《孙子兵法》的"庙算"之"数"
第三章 重德
一、"主孰有道"的君德论
二、"智信仁勇严"的将德论
三、行"法令"而明"赏罚"的"保法"论
四、孙子之"德"与孔子之"德"之比较
第四章 保民
一、"唯民是保"的保民论
二、"合之以文,齐之以武"的练卒论
三、孙子之"治心""治气"与克劳塞维茨之"武德"
第五章 全胜
一、全"知"全"谋"而"全胜"
二、"全胜"的实质是军事功利主义与军事人道主义
三、从边沁、密尔功利主义看孙子军事功利主义之特点
结论:"哲学突破"中的孙子与孙子在"哲学突破"中的贡献
第一章 "哲学突破"的孙子
第二章 孙子在中国"哲学突破"中的贡献
附录 孙子兵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尚书》“德”范畴的形上义蕴——兼论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三个基本环节[J]. 孙熙国,肖雁. 哲学研究. 2006(12)
[2]孙子兵学与中国智慧[J]. 张全新. 滨州学院学报. 2006(05)
[3]《孙子兵法》的哲学精髓及其现代价值[J]. 黄朴民. 滨州学院学报. 2006(05)
[4]纵论古今——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综述[J]. 钟少异,王桂芳. 军事历史. 2006(08)
[5]先秦兵家人文主义精神特征探析[J]. 李桂生.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3)
[6]《孙子兵法》与老子[J]. 丁原明.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3)
[7]《易经》与《孙子兵法》比较研究[J]. 金玉国. 军事历史研究. 2006(02)
[8]《师》卦之兵法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响[J]. 于国庆. 周易研究. 2006(03)
[9]中国“哲学突破”中的问题意识[J]. 杨泽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J]. 王杰. 文史哲. 2006(01)
本文编号:3644414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论:中国"哲学突破"的文化精神
第一章 孙子哲学研究的现状及选题意义
第二章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突破"
一、殷周之际的"哲学突破"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突破"
第三章 中国"哲学突破"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 孙子其人其书以及与齐文化的关系
本论:中国"哲学突破"的文化精神在《孙子兵法》中的体现
第一章 取人
一、"天者,阴阳、寒暑、时制"的自然天论
二、"不可取于鬼神"而"必取于人"的人本说
第二章 因变
一、从"以礼为固"到"兵以诈立"
二、"兵无常势"的变易观
三、"因敌而制胜"的能动观
四、"争于天下"的整体观
五、《易经》象数变易思维与《孙子兵法》的"庙算"之"数"
第三章 重德
一、"主孰有道"的君德论
二、"智信仁勇严"的将德论
三、行"法令"而明"赏罚"的"保法"论
四、孙子之"德"与孔子之"德"之比较
第四章 保民
一、"唯民是保"的保民论
二、"合之以文,齐之以武"的练卒论
三、孙子之"治心""治气"与克劳塞维茨之"武德"
第五章 全胜
一、全"知"全"谋"而"全胜"
二、"全胜"的实质是军事功利主义与军事人道主义
三、从边沁、密尔功利主义看孙子军事功利主义之特点
结论:"哲学突破"中的孙子与孙子在"哲学突破"中的贡献
第一章 "哲学突破"的孙子
第二章 孙子在中国"哲学突破"中的贡献
附录 孙子兵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尚书》“德”范畴的形上义蕴——兼论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三个基本环节[J]. 孙熙国,肖雁. 哲学研究. 2006(12)
[2]孙子兵学与中国智慧[J]. 张全新. 滨州学院学报. 2006(05)
[3]《孙子兵法》的哲学精髓及其现代价值[J]. 黄朴民. 滨州学院学报. 2006(05)
[4]纵论古今——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综述[J]. 钟少异,王桂芳. 军事历史. 2006(08)
[5]先秦兵家人文主义精神特征探析[J]. 李桂生.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3)
[6]《孙子兵法》与老子[J]. 丁原明.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3)
[7]《易经》与《孙子兵法》比较研究[J]. 金玉国. 军事历史研究. 2006(02)
[8]《师》卦之兵法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响[J]. 于国庆. 周易研究. 2006(03)
[9]中国“哲学突破”中的问题意识[J]. 杨泽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J]. 王杰. 文史哲. 2006(01)
本文编号:3644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64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