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军事论文 >

国防技术体系中的军民融合创新路径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14:06
  改革开放后,民用企业的不少高技术已接近或超过军用技术的水平,并也聚集着不少的优秀人才,对我国或军工企业的技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军工企业如何将民用企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是摆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军工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大指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的发展道路。这必然涉及军工企业的组织和体制的变革问题,即军工企业的发展要同日益技术高技术化的民用企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技术优势互补的国防技术体系:也即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军用与民用人才等的流动,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整体。 研究军民融合,可以有多个层面。但本文试图从军工企业的结构层面研究军工企业如何利用民用先进的高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的军民融合问题。本文主要依据企业的军民通用性和技术的军民两用性方面,对军民技术和人才的融合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技术的军民两用性与企业的军民通用性决定了我国军工企业可以走军民融合之路来提升其军用技术的研制力。论文也以此为研究重点,深入探讨了我国军工企业在借鉴先进国家军民技术一体化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军工企业自建高技术园的方式是解决军工企业在内...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的研究状况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军民融合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军民融合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本文相关概念及其内涵
        2.1.1 军民融合概念
        2.1.2 技术创新的概念
    2.2 军民融合的技术基础
        2.2.1 技术的军民两用性
        2.2.2 技术标准尽量以民用标准代替军用标准
    2.3 军民融合的技术人才的共用性和企业的军民通用性
        2.3.1 技术人才的共用性
        2.3.2 企业的军民通用性
    2.4 耗散结构自组织理论
第三章 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与路径选择
    3.1 我国军民融合的简略回顾
    3.2 我国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
        3.2.1 军工企业相对独立封闭与不适应开放式发展
        3.2.2 军民用技术融合程度不高
    3.3 军民融合的路径选择
    3.4 构建军工企业主导的军民融合的高技术园
        3.4.1 高技术是什么?
        3.4.2 高技术园不同于我国目前的产业技术院或开发区
第四章 国外军民融合的模式
    4.1 国外军民融合的模式对比
        4.1.1 “军民一体化”模式(美国为代表)
        4.1.2 “以民掩军”模式(日本为代表)
        4.1.3 “先军后民”模式(俄罗斯为代表)
        4.1.4 “以军带民”模式(以色列为代表)
    4.2 国外军民融合模式的启示
第五章 构建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高技术园
    5.1 构建目标
        5.1.1 园区的目标技术
        5.1.2 构建新型的科研体制
        5.1.3 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
    5.2 构建原则
        5.2.1 以资源共享原则——加强军用和民用技术的共享
        5.2.2 注重两用技术研发的同时注重民用技术对军用的“溢入”
    5.3 构建模式:走“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模式
    5.4 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流动机制
    5.5 园区构成
        5.5.1 园区的选址——要便于军民技术融合
    5.6 我国军民融合的建议
        5.6.1 正确处理“保”与“放”的关系及军用技术知识产权管理
        5.6.2 要加强技术情报交流和国际间的技术合作
        5.6.3 增加技术预见,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771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uzj/3771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e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