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0年美国增加临时技术劳工的原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1990—2000年美国增加临时技术劳工的原因分析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审时度势,频频扩充吸引外籍临时技术劳工的计划,入境劳工与日俱增,并在2000年后超过每年入境的永久移民。这种变化源于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劳工的短缺。由于国会开启的旨在追加技术移民的政策改革,因各方分歧甚大而无果而终。各项临时劳工计划的局限性和美国就业市场临时劳工就业形式的暴涨,都使H-1B计划成为最佳的改革选项。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
【分类号】:F249.712;K712
【正文快照】: 自战后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政府确立了缜密而完善的吸引外籍临时技术劳工的政策体系。它作为当代美国人才吸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弥补美国就业市场技术劳工的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3—2012年,先后有近2 000万外籍临时技术劳工进入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广;19世纪纽约外来移民犯罪辨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林广;20世纪纽约移民与社会重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王寅;筚路蓝缕他乡路——意大利移民在美国的同化进程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林广;纽约市族群地位的历史考察——对《1992年纽约市族群地位的调查》的一种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丁则民;美国移民史中的排外主义[J];世界历史;2001年01期
6 王寅;美国的爱尔兰和意大利移民比较研究[J];世界历史;2005年04期
7 原祖杰;;1840—1850年天主教爱尔兰移民及其在美国的政治参与[J];世界历史;2007年04期
8 梁茂信;;1950至1980年外国留学生移民美国的趋势分析[J];世界历史;2011年01期
9 肖炜蘅;;扼制还是纵容?——浅析美国移民制度对中国非法移民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10 梁茂信,聂万举;6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种族暴力冲突的特征及其根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积敏;全球化时代美国非法移民治理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吕洪艳;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福利史研究(1935-199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显峰;当代中国非法移民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邵允振;1980年代以来的美国华侨华人与中美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9 白庆哲;华侨华人与两岸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赵小鸣;迁徙自由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滕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J];文学教育(下);2009年03期
2 许传凤;;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7期
3 徐世明;许淑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合理定位[J];文学教育(下);2010年02期
4 邵云娜;;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8期
5 吴涛;;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1年12期
6 王君玲;;浅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2期
7 ;苗圩:信息技术,文化发展的新引擎[J];中国新通信;2011年24期
8 王松林;;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创新[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9 李青芽;;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10 黄小磊;;信息技术让生活更美好[J];文学教育(下);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苏兴亚;;浅谈计算机的普及与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马跃文;;信息技术教学和与其他课程和谐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7 郑迅;;用更广泛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以录制视频活动为例[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吴鹏飞;;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自己——浅析办好传统网络媒体亟需应对的问题[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3年
9 钟淑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琳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运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林卫民;学科与信息技术的交错[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赵凯;信息技术教学要率先实现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3 宋树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十大误区![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王涛邋李建 彭利国;禹城利用信息技术巧降耗[N];德州日报;2007年
5 安康市第一小学 王家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N];安康日报;2007年
6 英山县杨柳湾镇东庄畈小学 陈更新;农村小学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N];黄冈日报;2008年
7 廊坊六小 刘永军;信息技术之教学浅谈[N];廊坊日报;2008年
8 大方县第二中学 刘海;浅析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N];毕节日报;2009年
9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戴爽;营造环境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N];通信产业报;2000年
10 九江外国语学校 李艳;信息技术与术科课程的整合[N];九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4 胡新丽;信息技术对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春玲;信息技术的经济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6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晓云;信息技术融合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黄晓春;碰撞与融合:信息技术嵌入政府部门运作的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9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丽清;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潘勇;湖北省重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与教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春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江陆堂;基于信息技术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靳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析[D];天津大学;2007年
6 隋丹;《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方向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熊铁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间的协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蔡丽;新课改背景下西安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辉;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学习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振中;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3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15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