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朝鲜光海君时期对明、后金“两端外交”政策探析

发布时间:2016-11-12 14:36

  本文关键词:朝鲜光海君在位期间内外举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8年

朝鲜光海君时期对明、后金“两端外交”政策探析

王燕杰  

【摘要】: 按照韩国著名学者全海宗先生的观点,中韩传统关系可分为朝贡关系、准朝贡关系、以及非朝贡关系,明、清时代的中韩关系尤为突出,被定义为典型的朝贡关系。虽然同为典型的朝贡关系,但是朝鲜王朝与明、与清的朝贡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研究朝鲜如何由与明的朝贡关系转入与清的朝贡关系的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朝鲜光海君时期的“两端外交”政策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两端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朝鲜一方面保持与明朝的传统宗藩关系,一方面与后金开始了一定程度的交往。虽然这项政策在光海君下台后即告终止,但是它影响了光海君继任者仁祖的对后金、对明政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后金(清)武力征伐朝鲜的进程,最终使得朝鲜由对明的宗藩关系转入了与清的宗藩关系,影响了清鲜关系发展的进程。本文拟从“两端外交”政策实行的背景、表现、主客观原因、对中韩宗藩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对光海君的“两端外交”政策进行一次深入的剖析,借用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些名词及研究方法,以期能够给予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导论,说明选题目的及意义,就明、清时期中韩宗藩关系以及“两端外交”政策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分析,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就本文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依托的史料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光海君在明朝与后金之间的外交周旋。本章主要介绍了“两端外交”政策的表现。本章就朝鲜与后金的“书信交往”、萨尔浒之战朝鲜出兵、萨尔浒之战中朝鲜军队战中投降、萨尔浒之战后对姜弘立的处理等问题上所表现出的“两端外交”进行了具体地分析。 第三章,光海君“两端外交”政策因果之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两端外交”政策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其实行的结果。从朝鲜、后金、明朝实力对比方面、朝鲜历史传统方面、光海君个人情感因素方面,对“两端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是“两端外交”政策制定地出发点,就此问题与前辈学者进行交流。并且就“两端外交”政策的实行给光海君、朝鲜、中韩宗藩关系的走向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第四章,结论部分。通过系统地研究论述,本文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光海君的“两端外交”政策是根据当时朝鲜的实力所做出的,就其效果来说保证了当时朝鲜的国家利益。第二,光海君“两端外交”政策是朝鲜传统“事大主义”的表现,而朝鲜历代的“事大主义”中都含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并借此给与光海君的“两端外交”政策以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32.15;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导论10-18
  • (一)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10-11
  • (二) 学术综述11-16
  •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16-18
  • 第二章 光海君在明朝与后金之间的外交周旋18-40
  • (一) “两端外交”政策概念的界定18
  • (二) 光海君实行“两端外交”政策的前提和背景18-21
  • (三) 光海君“两端外交”政策的实施21-40
  • 第三章 光海君“两端外交”政策因果之分析40-62
  • (一) 光海君“两端外交”政策的客观原因之探讨40-47
  • (二) 光海君“两端外交”政策的主观原因之探讨47-54
  • (三) 光海君“两端外交”政策实行的后果之探讨54-62
  • 第四章 结论62-65
  • 1.光海君的“两端外交”政策是基于当时朝鲜的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所做出的,保证了当时朝鲜的国家安全62
  • 2.光海君的“两端外交”政策是朝鲜半岛传统“事大主义”的体现,而朝鲜的“事大主义”中含有现实主义的因素62-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69
  • 致谢69-7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少颖;;“名分外交”的困境——以朝鲜仁祖时期“斥和”与“主和”论争为中心[J];兰州学刊;2010年07期

    2 黄修志;;万历朝鲜之役后期的中朝党争与外交[J];韩国研究论丛;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岳阳;清代朝鲜赍咨行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克科;李廷龟庚申使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邹晓会;清康熙时期穆克登勘界问题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张倩倩;试析朝鲜英祖时期的对华观[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吉国;试析1616-1644年朝鲜对明、后金(清)的外交政策[D];延边大学;2012年

    6 董淋淋;清入关前与朝鲜间“刷还”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长宏;朝鲜光海君在位期间内外举措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秉虎;建州女真与朝鲜交涉之研究——以《建州探情记轴》为中心[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德信;;朝鲜辨诬陈奏上使赴明前后——以李廷龟《庚申朝天录》为中心[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金洪培;黄文日;;万历朝鲜役及其对东亚政治格局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7年04期

    4 孙卫国;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J];南开学报;2002年04期

    5 王臻;;萨尔浒战役前后之后金与明朝、朝鲜关系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刁书仁;朝鲜使臣所见的建州社会——兼论后金建国前与朝鲜的关系[J];满族研究;2001年02期

    7 白新良;萨尔浒之战与朝鲜出兵[J];清史研究;1997年03期

    8 刁书仁;论萨尔浒之战前后后金与朝鲜的关系[J];清史研究;2001年04期

    9 刁书仁;论后金建立前与朝鲜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1期

    10 魏志江;;试论17世纪初的中韩交涉与东北亚国际格局[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3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欧阳跃峰;王军;;新式学堂与清末革命——以徐锡麟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8 曾光光;;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9 穆键;;《皖政辑要》所见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喜峰;;试论清政府早期对黑龙江各民族的行政管理[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3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4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勇;;方苞《春秋》学二题[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黄权;;论苏元春的爱国主义精神[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杨爱国;;黄易对金石学的贡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蔡东洲;唐金文;;张鹏翮出任河东盐运使考论[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茗;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燕;尚可喜之降与毛文龙之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宋慧娟;;清代调整中朝关系措施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李善洪;后金朝鲜“丁卯之役”原因浅析[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7期

    4 赵文铎;康熙前期东北边防思想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马大正;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马玉良,孔艳波;东北边疆危机与清廷对东北的弛禁和全面开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景泽;清前期经营东北的军事战略失误[J];北方文物;1997年02期

    8 姜维公,李凤莲;关于处理历史时期中朝边界问题的几点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宋慧娟,侯雅文;论后金与朝鲜“兄弟之盟”的性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宋慧娟;梁玉柱;;乾隆时期中朝关系和谐发展原因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臻;;后金政权对朝鲜的第一次征服战争述论[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关系嬗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韩卫星;洪大容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化之关联[D];延边大学;2006年

    3 陈慧;清代中朝图们江界务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4 石少颖;仁祖时代朝鲜对后金(清)交涉史研究(1623-1649)[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克平;朝鲜与明外交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学权;清朝莽牛哨设汛事件及其对清、鲜关系影响[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2 崔景日;明末清初朝鲜与明、后金及清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2年

    3 李英顺;明清之际的社会思潮与朝鲜实学[D];延边大学;2003年

    4 张婷婷;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5 赵春虎;长白山定界碑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6 刘雪;清鲜关系中的岁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凯;清前期对朝鲜人越境案件的审理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贾文华;清代封禁东北政策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岩;试论朝鲜近代对华观的嬗变[D];延边大学;2007年

    10 孙红英;清朝前期朝鲜的对华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臻;;后金朝鲜议和与李廷龟的外交活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黄修志;;万历朝鲜之役后期的中朝党争与外交[J];韩国研究论丛;2013年01期

    3 唐烈;;后金(清)“不完全”征服朝鲜原因初探[J];学理论;2014年2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燕杰;清朝前期与朝鲜边务交涉与合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玄花;沈馆宗藩外交研究(1637-1644)[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吉国;试析1616-1644年朝鲜对明、后金(清)的外交政策[D];延边大学;2012年

    2 李长宏;朝鲜光海君在位期间内外举措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孙笑仙;明代朝鲜朝使臣送别诗歌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俊元;从地缘战略看朝鲜半岛的安全价值[J];当代亚太;1996年04期

    2 宗惠玉 ,金荣国;也论丰臣秀吉侵朝战争的原因[J];东疆学刊;1993年04期

    3 申龙澈,惠淑;韩国文化在东北亚的作用[J];国际政治研究;1995年02期

    4 陈潮;;传统的华夷国际秩序与中韩宗藩关系[J];韩国研究论丛;1996年00期

    5 李善洪;从十七世纪初朝鲜内外局势看光海君的“两端外交”[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张杰;清代鸭绿江流域的封禁与开发[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04期

    7 王冬芳;关于明代中朝边界形成的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03期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朝鲜光海君时期对明、后金“两端外交”政策探析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朝鲜光海君在位期间内外举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72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