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国的印度技术移民及其影响(1965
本文关键词:试论美国的印度技术移民及其影响(1965-200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2年
试论美国的印度技术移民及其影响(1965-2000)
韩丹
【摘要】:本文的研究课题是通过对1965年美国的印度技术移民的研究,探讨人才流失和人才循环的问题。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美国社会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技术人才,,因此,美国在二战后,特别是在1952年之后,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来吸引人才。而印度在1947年独立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发展自身经济,在1990年之后,经济出现明显的增长,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二战后,特别是1965年之后,大量的印度技术移民来到美国,为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这些移民和印度的联系在不断加强,学界也出现了关于人才流失和人才循环的争论。本文希望通过对二战后美国的印度技术移民的历史、原因和影响的分析,探讨学界关于人才流失和人才循环的不同看法,以期达到正确认识这一现象的目的。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文章中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并对文中涉及的概念加以界定和说明。 正文第一部分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1965年美国技术移民潮的特点,着重介绍印度技术移民潮的历史、印度技术移民的构成和就业情况等,将印度技术移民的情况勾勒清楚。 正文第二部分旨在探讨印度技术移民移民到美国的原因,主要从美国和印度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方面分析美国的各项政策和环境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分析印度国内的移民促成因素。 正文第三部分旨在讨论美国的印度技术移民对于美国和印度两国的影响以及印度的“人才流失”问题。印度技术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有知识的劳动力,在美国创建了很多企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印度技术移民促进了印度国内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但是不能忽视印度仍然是人才流失的情况。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旨在指出美国的印度技术移民的出现是由于两国的不同国情决定的,在美国的印度技术移民对于双方国家对美国和印度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是归根结底,对于印度来说,仍然是人才流失。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2-09;K1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明;移民与祖籍国的关系——美国华裔和印度裔的个案分析[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2 梁茂信;美国吸引外来人才政策的演变与效用[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1期
3 郭又新;美国的印度裔移民——美国少数民族成功的典范[J];东南亚研究;2004年03期
4 时宏远;;论海外印度人对印度崛起的影响[J];国际论坛;2009年04期
5 宋莉;在美国留学生的分布情况及其对美国化学教育的影响[J];化学教育;1997年03期
6 梁茂信;;1950至1980年外国留学生移民美国的趋势分析[J];世界历史;2011年01期
7 张秀明;海外印度移民及印度政府的侨务政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8 刘自新;;硅谷的发展对构建我国创新环境的启示[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9 赵国军;;试析美国国会“印度连线”及其对美印关系的影响[J];南亚研究;2008年02期
10 王志章;陈纬;王启凤;;美国硅谷视域下的印度人华人之比较[J];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贞诚;1965年以来美国的外来移民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婧;美国印裔和华裔的社会经济地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吴宛稚;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留学生接收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毕素红;1965年以来美国印度移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安文;;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职业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2 闫金红;;20世纪50年代美国难民政策论略[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3 张秀明;移民与祖籍国的关系——美国华裔和印度裔的个案分析[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4 夏雪;;印度海外移民政策的嬗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八桂侨刊;2010年03期
5 米卫娜;;试论近代日本的人口问题与对华移民侵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赵珍,池仁勇;引进国外人才贡献度量指标的提出及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01期
7 徐辉;论战后国际教育人员的交流[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刘燏;;移民对近代美国发展的贡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9 董小川;美国文化特点综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4期
10 董小川;;美利坚民族认同问题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其荣;;发达国家技术移民政策及其影响——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陈凤艳;;对我国现行国籍管理制度的思考[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英;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1964-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积敏;全球化时代美国非法移民治理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5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6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朱秀杰;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移民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吕洪艳;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福利史研究(1935-199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论海外华侨权益的法律保护[D];湘潭大学;2010年
2 胡龙华;离散文化视角下的黄哲伦剧作《家庭奉献》[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朱海;论美国的华人犯罪问题[D];西南大学;2011年
4 魏运娟;政党与移民的政治认同[D];南京大学;2011年
5 钱入深;城市文化环境与纽约市的犯罪(1970-2001)[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金娟;论人口结构与纽约城市犯罪问题(1980-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浩静;19世纪中期美国的爱尔兰移民[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孙涛;当代美国犹太人对政治的参与及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秦婧;《美国语文》的多元文化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炜;美国《1986年移民改革与控制法》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2 赵红英;试论中国大陆新移民的特征——北美与欧洲的比较[J];八桂侨刊;2001年03期
3 沈燕清;“9·11”事件后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及影响[J];八桂侨刊;2002年03期
4 赵和曼;美国新华侨华人的若干变化[J];八桂侨刊;2003年01期
5 张秀明;移民与祖籍国的关系——美国华裔和印度裔的个案分析[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6 朱慧玲;;近三十年来美国华侨华人职业与经济状况的变化及其发展态势[J];八桂侨刊;2007年01期
7 黄焕山;高科技人才流向特点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王定华;美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J];外国教育动态;1989年02期
9 李联明,陈云棠;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际学生流向不均衡现象[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 李联明,吕浩雪;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制约国际学生流向的主要因素[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梅新文;[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记者 宗河;[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刘瑞常;[N];市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跃军;战后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平;当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与政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邓秀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留学生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艾一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跨国流动的成因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郁琴芳;从研究报告到政策形成的教育政策制定模式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任巧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富德;“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亚研究;2004年02期
2 石良平;;龙象命题:中印两种增长模式之比较[J];中国统计;2007年01期
3 廖燃;;你不知道的印度腐败[J];同舟共进;2007年10期
4 陈春艳;林栋;;论印度的大国外交战略[J];才智;2008年14期
5 蓝建学;;上海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6 彭莲萍;;“巨象”苏醒始于IT——专访南亚问题专家孙士海[J];同舟共进;2007年10期
7 杰沃丹;;印度馆 走进印度教育[J];上海教育;2010年Z1期
8 ;印度:计划大力培训熟练劳工[J];成才与就业;2011年17期
9 邱国;世纪之初印度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J];南亚研究;2001年02期
10 党治国;;印度经济发展将超过中国吗——“龙象之争”成为热门话题[J];同舟共进;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雪;;印度如何保持经济高增长和抑制高通胀?[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张雷;;试论印度现代化的历史经验[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印度经济分析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4 吴永年;;论印度特色的公务员制度[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5 王时芬;;中国和印度吸收外资的产业差异——对中国和印度制造业吸收美国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6 谭永杰;施俊法;;印度地质调查局组织机构与管理[A];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5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Supriya Das Gupta;;印度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刊良;苏竣;;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中印软件产业的差距及原因[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马启升;王莹莹;;中国木工机械与印度木材工业[A];2009全国木材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研讨会木工机械数控新技术培训班论文集(会刊)[C];2009年
10 李由;;中国发展道路: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2010·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分论坛综述[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明清;[N];证券时报;2003年
2 汪平;[N];中国信息报;2011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N];证券时报;2011年
4 戴正宗 编译;[N];中国会计报;2011年
5 历程;[N];市场报;2000年
6 郑瑞祥;[N];人民日报;2006年
7 本报驻印度记者 任彦;[N];人民日报;2006年
8 记者 莫莉;[N];金融时报;2010年
9 ;[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10 本报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涛;印度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龙;印度蚕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陶莹;冷战时期印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辉富;印度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证[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乐波;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的美、日、印三国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昊;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伟伟;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阿男;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唐玉华;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任佳;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机理[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森林;印度对外军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畅;论印度与尼日利亚石油合作现状及前景[D];外交学院;2012年
3 高祖吉;印度崛起及其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1年
4 董义红;拉奥改革与印度经济发展[D];山西大学;2013年
5 刘畅;论印度与尼日利亚石油合作现状及前景[D];外交学院;2013年
6 杨启;印度对华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7 段炼;印度经济改革内容、特征及其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8 王俊天;拉奥改革以来的印度财政调整[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思佳;全球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10 奉定勇;论印度独立前后的社会转型[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美国的印度技术移民及其影响(1965-2000),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7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