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少子化背景下女性两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本战后少子化背景下女性两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9年
日本战后少子化背景下女性两立问题研究
李璇
【摘要】: 日本的少子化从1989年的“1.57冲击”以来一直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现在日本已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的时期。少子化也引发了人口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劳动力减少、消费市场缩小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日本女性长期以来扮演着“家庭主妇”的角色,过着在家相夫教子的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女性高学历化等一系列因素,日本女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再加上劳动力减少以及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女性逐渐走出了家庭,选择了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的生活方式。但是社会、家庭、以及工作环境的不够完善,让这些女性面临重重困难。工作方面,日本女性在就业机会、待遇方面和男性差别比较大。比如,相对男性劳动者而言,找工作困难,就业率明显低于男性,而且大多数从事非正规工作的都是女性。工资水平低,女性职员的平均工资大概只有男性职员的二分之一;女性就业的延续性差,因为生育而辞职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方面,小家庭化和男性家务劳动的少参与、不参与,使女性在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的问题上孤立无援,感到身心疲劳。社会保育方面,保育设施数量不够,保育形式单一,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达不到要求。当她们难以兼顾工作和家庭(生育)的时候,一些女性不得不选择少生、晚生,甚至不生育孩子。所以改善两立环境,不仅可以帮助她们找到家庭(生育)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同时也是减缓少子化趋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女性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生育),同时缓解少子化状况,日本政府制订了相关政策法规,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如《育儿休业制度》规定了女性在生育的时候可以享受14周的休假。增加保育设施,开展多样化的保育服务;鼓励女性多样化的就业方式,让她们有更多时间更自由地照顾家庭和小孩。这些措施和手段在促进女性就业、帮助女性两立问题上起了一定作用。 目前我国女性在就业方面遭遇不公平待遇的问题依然存在,女性两立环境同样不容乐观。国内研究日本女性就业的文章比较多,但是研究日本少子化背景下的女性两立问题的文章是凤毛麟角。本文首次将少子化背景下的女性两立面临的困难做了较为深刻和细致的分析,并研究了日本为缓解生育压力、改善女性就业环境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给改善我国女性两立环境、创造有利于女性自由发展的空间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31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晶;;以日本女性社会进出为背景——从当代日本女性的就职率看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7期
2 朱春玲;;少子化社会下日本女性婚育意识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黎美丽;现代日本女性の自立意义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唐姗姗;现代日本青少年の暴力问题原因にっぃての考察[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王月婵;关于现代日本职业女性现状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晓虹;战后日本妇女发展[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6期
2 李秋芳;日本妇女传统就业模式正在改变[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4期
3 胡澎;日本在鼓励生育与促进妇女就业上的政策与措施[J];日本学刊;2004年06期
4 黄建忠;战后日本妇女劳动力的就业[J];现代日本经济;1988年03期
5 肖扬;日本政府为促进妇女就业采取的对策[J];中国妇运;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梅;论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渐进式贸易自由化[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吕庆春;伍爱华;;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的基础教育整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3 武友政;;我国妇女就业政策的结构及其扩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4 武友政;;中国妇女就业政策的结构与扩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8期
5 吴心荣;贾渠平;张其佐;;日本经济起飞时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及其启示[J];财政研究;1990年03期
6 李宏香;;弥生,我为你赞叹——品味日剧《冷暖人间》[J];电影文学;2008年09期
7 吴贵明;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汪思慧;冉凌风;;居住分异条件下的和谐社区规划策略研究[J];规划师;2008年S1期
9 胡传荣;日益壮大的职业娘子军──西方国家妇女的经济活动[J];国际观察;1999年04期
10 渠长根;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原因透视[J];国际观察;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成有;;战后日韩经济开发进程与“奥林匹克现象”[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3 廖宇飞;;论日本家庭制度变化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以影片《菊次郎的夏天》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陈杰;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郑毅;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庞中鹏;日本能源外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程文明;日本“大国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于桂玲;渡边淳一情爱文学论[D];吉林大学;2008年
8 詹晋洁;当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白立强;多维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途径[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田野;战后日本赔偿外交研究(1945-1977)[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媛媛;科技创新社会生成维度问题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杭静;民间资本与“经济奇迹”[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明哲;全球视角下五次战略机遇期与中日发展简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修安;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及存在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张明利;少子高齢化という社会背景において日本の都市既婚女性における家事育児と仕事の両立につい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白贤德;联盟理论视角下美国对日本军品贸易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徐郁婷;对现代日本女性婚姻观和家庭观变迁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温一冰;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东北大学;2009年
9 邓超;浅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固化现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陈红梅;论中国的世界工厂之路[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云兰;;试析当代日本女性修养与性别角色变化的关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胡澎;近现代中日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J];当代亚太;1999年01期
3 朱以青;;日本女性自立意识增强[J];国际展望;1991年08期
4 新馨;校园暴力[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5 陈武元;日本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6 师艳荣;;日本妇女参政浅析[J];日本研究论集;2003年00期
7 江虹;;日本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8 赵薇;;“满鲜历史地理调查部”与白鸟库吉东洋史学研究[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3期
9 汪洋;;从性别观的变化看日本的少子化现象[J];黑龙江史志;2009年15期
10 王俊英;关于日本主妇再就业的思考[J];日本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鑫;少子高龄化背景下的日本女性就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蔡圆圆;婚姻暴力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之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3 钱前;日本人口少子化趋势及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于永丽;日本动画暴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杨益琴;美国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吴拓宇;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7 毕雅萌;日本的少子化和女性就业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家蓉;潘晓娜;;日本女性就业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以日本教育健康业为例[J];语文学刊;2012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日本女性劳动权利法律保障的新进展──《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的修改[J];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传文;;汉代女性教育与文学[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常春;;唐代女性的书法教育[J];肇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刘凯东;;俄罗斯高校女性教育的人道主义思想[J];大家;2010年02期
4 汪徐莹;;从《一个女人》浅析有岛武郎的女性观[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0期
5 詹娜;;近代法国贵族沙龙与女性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6 冯慧芳;;试析吴汝纶对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7 杨杏;中国女性教育的心理阻碍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孙广玉;略论女性教育保护的法律保障[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黄光荣;;两型社会建设与女性教育发展[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7期
10 阿依莎·刘聪颖;;西道堂女性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中国穆斯林;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章艳丽;;简论中国传统的女性教育[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钟仁耀;;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3 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4 林瑶棋;;台湾族谱走向e化家族史型态[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5 李晓伟;程龙生;;女性教育与就业对人均GDP和人均消费的影响[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林吉玲;;男女平等与社会和谐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7 蔡美辉;;日本“幼保一体化”改革相关研究——以“认定孩子园”为中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嘉;[N];光明日报;2011年
2 尹于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朱四倍;[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记者 黄蓉芳 通讯员 张琼 蔡晓丹;[N];广州日报;2011年
5 媒体人士 李思磐;[N];东方早报;2011年
6 吕频;[N];中国妇女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苑 实习生 赵毅;[N];桂林日报;2011年
8 通讯员 孙钟炬;[N];联合时报;2011年
9 张星海;[N];北京科技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婷 孙小迎;[N];广西政法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从培养“男性附属品”到促成“社会半边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香花;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爱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女性教育主流化运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敬少丽;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包英华;蒙古族现代小说社会性别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鲁婧颉;基于母亲教育与儿童健康关系的教育之非货币化代际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林木村;台湾高等教育的辩学模式变革与发展[D];苏州大学;2011年
9 季瑾;家庭教育现代化的启动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欧阳林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子院校的再兴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璇;日本战后少子化背景下女性两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邢馨月;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侗族传统女性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庞莹莹;19世纪英国女性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4 吴拓宇;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5 王端;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柴婷婷;古典时代希腊女性教育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洪玲;论民国时期广东女性的受教育权(1912-1937)[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苗枫;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江南女子教育[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乐伶俐;女书:教育学的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银平;对日本已婚女性就业现状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战后少子化背景下女性两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1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0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