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苏美在对日媾和问题上的矛盾与二战后日苏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10-09 08:29
【摘要】:二战后不久对日媾和问题就提上了盟国的议事日程。但是围绕欧洲的战后处理问题已开始陷入冷战的苏美两国,很快在对日媾和问题上也陷入了矛盾和冲突。掌握对日占领主导权的美国,力图继续主导对日媾和,摆出了不惜与日本单独媾和的姿态。而早已丧失对日问题主导权的苏联,在对日媾和问题上力主战时确立的"大国一致原则",谋求对日"全面媾和",使媾和后恢复国家主权的日本,能够走向和平、民主、中立的道路,极力避免日本沦为美国的附庸和军事基地。但是苏联的努力未能阻止美英"多数媾和"的步伐。虽然后来苏联参加了美英操办的旧金山对日媾和会议,但最终也没有在《对日和平条约》上签字。苏联最终退出对日媾和,遗留下了二战后两国之间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Abstract]:The issue of peace with Japan was on the agenda of the allies shortly after World War II. But the post-war settlement around Europe began to sink into the Cold War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oon became embroiled in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ver the issue of peace with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dominates the occupation of Japan, tried to continue to dominate peace with Japan and made peace with Japan alone. And the Soviet Union, which has long lost its dominant power over the Japanese issue, has strongly advocated the "principle of consensus of the Great Powers" established in wartime on the issue of making peace with Japan and sought to make "comprehensive peace" with Japan, so that Japan, after making peace and restor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after making peace, can move towards peace and democracy. Neutral path, try to prevent Japan from becoming an appendage and military base of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Soviet Union's efforts failed to stop the American and British "majority peace" step. Although the Soviet Union later participated in the San Francisco Peace Conferen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it did not sign the 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 The Soviet Union finally withdrew from making peace with Japan, leaving many outstanding issu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fter World War II.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黑龙江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基金】:201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日苏关系研究(1945—1991)》(项目编号:11D034)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日苏(俄)关系研究(1945—2010)》(项目编号:12YJAGJW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盛发;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苏共同抵制美国主导的对日媾和[J];世界历史;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家智;南沙群岛主权考[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高元庆;徐成华;;追究日本侵华战争罪责的四大缺失[J];党史文汇;2010年09期

3 张明亮;;《旧金山对日和约》再研究——关于其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处理及后果[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1期

4 郭渊;;冷战初期苏联支持中国政府对南海主权的捍卫[J];俄罗斯学刊;2012年01期

5 刘越英;;战后初期苏联对日政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沈美华;日本对亚洲各国的战争赔偿[J];国际观察;2002年04期

7 刘建平;;中国的民间外交:历史反思与学术规范[J];国际观察;2008年05期

8 石善涛;;中苏同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06期

9 魏楚雄;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J];世界历史;1987年05期

10 张盛发;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苏共同抵制美国主导的对日媾和[J];世界历史;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可菊;;钓鱼岛及其在东海划界中的地位[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6年卷第一期[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新堂;从血仇到友邻[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2 赵霞;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教育交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金莹;“日台条约”与1950年代初期远东国际关系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8年

5 崔建平;苏联对日外交政策研究(1941-1956)[D];吉林大学;2010年

6 田野;战后日本赔偿外交研究(1945-1977)[D];吉林大学;2010年

7 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世鹰;战后日本对华“政经分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张毅;琉球法律地位之国际法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綦晓旭;论冷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中的“政经分离”原则(1952-1964)[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吉燕;钓鱼岛归属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温馨;环东海地缘政治在中日关系中的意义[D];暨南大学;2006年

4 王鑫;德国、日本二战史观迥异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徐兴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与当代中日关系[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臧扬勤;盟国在日财产处理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代晓晴;论《日美安全条约》的形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郭绍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两国民间外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王中华;两蒋时期台湾当局的南中国海政策研究(1949-1988)[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鹏程;苏东解体后“北方领土”问题下的日俄关系(1991-2010)[D];辽宁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骐铭;;冷战时期日苏关系三次恶化中的美国因素[J];金田(励志);2011年07期

2 黄世相;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时的美日苏关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 李凡;;1917-1991年日苏关系史的主要特征[J];Studies of Modern World History;2005年00期

4 鹿锡俊;;蒋介石与1935年中日苏关系的转折[J];近代史研究;2009年03期

5 王春良;论1918~1925年的日苏关系[J];济南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6 徐勇;;论日本在二战中的北、南进战略抉择[J];日本研究论集;1998年00期

7 王春良;李蓉;;简论1968-1972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邓野;;日苏关系与国共的战略利益——1943年蒋介石制裁中共的策划与取消[J];近代史研究;2007年06期

9 段光达;;20世纪70年代日苏联合开发西伯利亚过程中的矛盾与分歧[J];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12期

10 刘江永;抗战时期的中美日苏四国关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凡;;1917-1991年日苏关系史的主要特征[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飞;日苏关系的演变与中国东北抗战(1937—1945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58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258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