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东方学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20-02-07 16:31
【摘要】:19世纪初,在以法、英为主的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东方学。在"东方学"兴起的时候,我国正面临着清季以来的西北边疆危机。学术界"经世致用",产生了"西北史地学",同时还出现了敦煌学、丝绸之路学等。丝绸之路的提出或"丝路学"的产生与"西北史地学"不同,它是在近代中亚探险的背景下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是西方殖民主义文化的产物。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叙述和记载,主要是利用前人的记述,尤其是亨利·裕尔的《契丹及其通往那里的路》。将"丝绸之路"置于东方学的视野下加以考察,一方面说明它是在西方对东方占领背景下的产物,另一方面说明,"丝绸之路"的提出或"丝绸学"的研究,与东方学一样,都有其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东生;李希霍芬和“中亚人与环境”[J];第四纪研究;2005年04期

2 斯文·赫定 ,潘云唐;斐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J];第四纪研究;2005年04期

3 荣新江;文欣;;“西域”概念的变化与唐朝“边境”的西移——兼谈安西都护府在唐政治体系中的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F·V·李希霍芬在中国的地质地理考察[J];山东地质;1995年02期

5 令狐若明;埃及学:一门近代新兴学科的诞生[J];史学集刊;2002年04期

6 郭双林;董习;;李希霍芬与《李希霍芬男爵书信集》[J];史学月刊;2009年11期

7 丁虎生;;西北联大西迁办学始末[J];丝绸之路;2014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岩;;《北方的河》与元中国寓言[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2期

2 许桂灵;司徒尚纪;;试论梁启超对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传播的贡献[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崔海亮;;中西冲突背景下传统经学的困境——以廖平的《地球新义》为中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牛汝辰;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变迁[J];测绘科学;2004年03期

5 牛汝辰;地图主权价值论[J];测绘科学;2005年04期

6 赵明海;;中国传统地理观念对早期现代化的阻力[J];沧桑;2006年05期

7 王国荣;;明末清初传教士对五大洲说的早期传播[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8 侯亚梅;水洞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风向标?——兼论华北小石器文化和“石器之路”的假说[J];第四纪研究;2005年06期

9 周昆叔;张松林;莫多闻;王辉;;嵩山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与文化[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10 曲洪波;;近代“地理环境论”对梁启超学术著述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小平;师长兴;李炳元;朱秉启;;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浅析中国地貌若干问题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邹小站;;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新趋向[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2 张立胜;县令·幕僚·学者·遗老[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4 贾建飞;晚清西北史地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曹建;晚清贴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7 黄林;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赵广军;西教知识的传播与晚清士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志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山东传统武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潇;天主教在华第一份中文期刊《益闻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孙君;民元至抗战间的西北私人社会考察现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计清莹;“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薄芳珍;晚清译著《测候丛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雅洁;晚清汉译地理图说考述[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圆;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家与西南边疆[D];云南大学;2011年

9 王启明;西天山南北通道研究:18世纪中叶—19世纪[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令;从边缘到中心[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小平;李希霍芬地貌学思想在德国的继承与发展[J];第四纪研究;2005年04期

2 郭正堂,刘东生;黄土与地球系统——李希霍芬对黄土研究的贡献及对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5年04期

3 潘云唐;李希霍芬在中国地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J];地质论评;2005年05期

4 翁文灏;;RICHTHOFEN AND GEOLOGICAL WORK IN CHINA[J];中国地质学会志;1933年00期

5 王根元;Cert Michel;;德国学者李希霍芬与中国的地质[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6 ;F·V·李希霍芬在中国的地质地理考察[J];山东地质;1995年02期

7 翁文灏;回忆一些我国地质工作初期情况[J];中国科技史料;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向远;;中国“东方学”:概念与方法[J];东疆学刊;2013年02期

2 王春良;略娭甘地所倡\的“非暴力抵抗”[J];史学月刊;1958年01期

3 王明伟;;日本东方学会《东方学》杂志简介[J];史学集刊;2008年02期

4 谷士刚,卢黎歌;从《东方学》看后殖民主义[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平;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东方学[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俊东 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战争、制约与合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本文编号:2577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2577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6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