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二战历史教育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德日二战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法西斯纳粹战败国,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惩罚。但从当前社会现状来看,以德国政府为首的德意志民族彻底反省战争罪责,公开承认错误并积极主动向邻国、向世界人民道歉,承担起战后责任,尤其是青年一代在诚恳的态度下培养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欧洲一体化。相反,以日本政府为首的日本人以一种“认输不认罪”的态度三番五次向亚洲各国人民发出挑战信号,挑衅亚洲人们的忍耐力,其年轻一代更是因篡改或残缺的历史教育而对二战史一知半解。基于两国此类截然相反的态度,学界对其产生的原因不断分析,并将原因集中于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及教育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 本文正是以学界提出的各种观点为依据,结合当前国际社会现状、德日两国历史背景以及对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表现,,总结发现他们形成如此大差距的一个突出原因就是两国“二战历史教育”的不同,从而肯定历史教育的重要性;紧接着以此历史教育为切入点,也就是本文的创新点,从两国历史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官方行为影响等方面对比研究,从差异中得出历史教育所发挥的不同作用;然后,进一步论证得出在不同二战历史教育大背景下,对两国国内、国际关系,尤其是对国内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深刻影响;最后,总结历史教育在一国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国年轻一代的历史观以及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
【关键词】:德国 日本 二战历史教育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731.3;D751.6;K1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导论8-13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8-9
- 1.1.1 选题的目的8
- 1.1.2 选题的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9-13
- 1.2.1 关于德国历史教育问题的研究述评9-10
- 1.2.2 关于日本历史教育的研究述评10-12
- 1.2.3 关于德日历史教育问题的研究述评12-13
- 2 历史教育的功能13-22
- 2.1 历史及其主要功能13-15
- 2.1.1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3-14
- 2.1.2 “以史为鉴,读史使人聪慧”14
- 2.1.3 “以史为鉴,防患于未然”14
- 2.1.4 “以史为鉴,支撑信念”14-15
- 2.2 历史教育及其主要功能15-22
- 2.2.1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历史教育15-17
- 2.2.2 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历史教育17-19
- 2.2.3 以提高个人修养为内容的历史教育19-22
- 3 德日二战历史教育比较分析22-51
- 3.1 德日二战历史教育形成的背景分析22-32
- 3.1.1 客观环境分析22-24
- 3.1.2 二战大历史背景分析24-32
- 3.2 德日二战历史教育比较32-50
- 3.2.1 德国二战历史教育32-41
- 3.2.2 日本二战历史教育41-50
- 3.3 德日二战历史教育差异50-51
- 4 德日二战历史教育影响比较51-59
- 4.1 德国二战历史教育的影响52-54
- 4.1.1 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52-53
- 4.1.2 德国二战历史教育对本国政治、经济和民众的影响53
- 4.1.3 德国二战历史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3-54
- 4.2 日本二战历史教育的影响54-57
- 4.2.1 对日本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影响54-55
- 4.2.2 日本二战历史教育对国内关系的影响55-56
- 4.2.3 日本二战历史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6-57
- 4.3 德日二战历史教育影响总结57-59
- 5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水德;;略述历史教育的特殊功能[J];教育与职业;1994年08期
2 王加丰;;我国历史教育面临的几个深层次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6期
3 赵亚夫;;历史教育理论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3):我们能为学校的历史教育辩护吗[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07期
4 韦琦辉;;网络时代下的大学历史教育[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5 郭艳芬;革新理念 开拓视野——评《国外历史教育透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07期
6 肖爱树;论师专历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培养[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何剑明;论历史教育意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王久宇;关于历史教育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9 纪胜利;“入世”与高师历史教育的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10 斯佩兰塔·杜米特鲁·纳兰,水金;罗马尼亚的历史教育[J];第欧根尼;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程从柱;石中英;;论尼采的历史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郝有为;;从两宋的蒙学教材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3 尤学工;;郭沫若与新中国初期的历史教育[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4 徐惠;;浅谈乡土历史在学校历史教育中的作用[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晓静;;乡土历史教育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Luigi Cajani;;欧洲的历史教育与历史意识(15-21世纪)(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7 董均坤;;对“素质教育中历史教学”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8 张广有;;传统教育历史教育非讲不行[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晶;在历史教育中清算罪孽[N];东方早报;2012年
2 ;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王宏志;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N];光明日报;2001年
4 刘文沛;重视历史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N];光明日报;2002年
5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主编 任鹏杰;服务人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杨凤霞;关于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张国 张剑;历史教育如何考虑公众口味[N];光明日报;2006年
8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张乐敏;从文化软实力看大学生历史教育[N];文汇报;2008年
9 地区文化局副局长 李作言;西藏历史教育的新标向[N];日喀则报;2008年
10 北华大学 侯雁飞;大学历史教育专业建设探索[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盈;中学生家庭历史教育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晨晨;英国历史教育中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惠珊;历史意识的起源与原始历史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秀青;关于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历史教育的若干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肖素红;试论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灵红;历史教育中的移情[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7 杭乡;抗战时期的历史教育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关争光;清末民初历史教育观念演变初探[D];扬州大学;2013年
9 熊艳;当前形势下高师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定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艳香;明清时期童蒙读物中的历史教育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德日二战历史教育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0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