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日本近代历史学的危机及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02 09:27

  本文关键词:日本近代历史学的危机及相关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学会 马克思主义史学 新自由主义史学 丸山真男 皇国史观


【摘要】:本文梳理分析了近代以来日本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指出近代史学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分析了新自由史观的特点、社会契约论与社会有机体说的异同和缺陷、皇国史观的地位与意义,战后日本历史学的问题及重构等。指出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及其自身瓶颈、丸山真男对近代史学的批判、如何应对新自由主义史观等问题,表达了对日本史学危机的忧虑,进而对战后史学的重构提出了希望。
【作者单位】: 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历史学会 马克思主义史学 新自由主义史学 丸山真男 皇国史观
【分类号】:K313.4
【正文快照】: 序言问题意识历史学会1对于“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以下简称“编纂会”)的行为深感愤怒。虽然不赞同“编纂会”的历史观,但坦率来讲,历史学会企图通过检定来封杀“新历史教科书”的做法,却让笔者产生困惑和危机感。在“家永裁判”之时,很多学者对于检定表示异议,但这次却积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云灏;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新时期史学思潮[J];史学月刊;2002年06期

2 侯云灏;新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J];学术研究;2002年12期

3 许殿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阶段性特点[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4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洪认清;;20世纪前半期学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思想[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徐成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轨迹浅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于沛;;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研究刍议[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8 孙旭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述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瞿林东;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6期

10 吴雁南;发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精神[J];史学月刊;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7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杜蒸民;;试评郭沫若的中国古史分期和“百家争鸣”的学说[A];郭沫若研究(第十辑)[C];1992年

9 陈其泰;;郭沫若史学的时代精神[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刘悦坦;;重识郭沫若与“唯物史观”的国学研究[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团结报;2013年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沙健孙;研究历史 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陈前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4 董欣洁;我院世历所举办“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凤娜;筑牢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强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顾言;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晓为;准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史学[N];光明日报;2001年

8 李红岩;晚清“新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记者张微;实施管理强院战略 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艳国;要重视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2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英姿;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美丽;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7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雷萱;民国时期吴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绍樱;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窦禄军;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界的史料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8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958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