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顾颉刚的民族观与民族自信

发布时间:2017-10-12 08:05

  本文关键词:顾颉刚的民族观与民族自信


  更多相关文章: 顾颉刚 民族观 民族自信


【摘要】: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观,既不是一开始就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他在继承中国传统"华夷一统"观的基础上,立足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将传统历史研究方法与西方史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民族概念及其民族观进行了比较合理的阐释。其民族观之所以对其后的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和走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所运用的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民族观所体现出来的那份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关键词】顾颉刚 民族观 民族自信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不仅给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而且刺激着中国知识分子对民族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当时的史学界围绕中华民族概念及民族观问题展开了比较激烈的争论。在这场讨论中,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直到今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利平;张原;汤芸;李绍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边疆和边政研究——李绍明先生访谈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波;;他们是谁 谁来选择 选择谁——论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编写者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2 李讲;管凌燕;;现代初中本国史[J];华章;2012年18期

3 田正平;张建中;;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邓野;;向蒋介石铸献九鼎的流产与非议[J];近代史研究;2009年02期

5 刘俐娜;;从《上游集》看抗战时期顾颉刚的学术活动及思想[J];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03期

6 汪洪亮;;民国时期的边政研究与民族学——从杨成志的一篇旧文说起[J];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7 颜克成;;民国南北学风中的缪凤林[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汪洪亮;;国族建构语境下国人对边疆地区多元文化及教育方略的认识——侧重20世纪30-40年代的西南地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汪洪亮;;过渡时代的边疆学术:民国时期边政学研究引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陈世松;;中国近代以来学术建构对客家研究的影响——以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颜芳;近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燕京大学国学教育[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倩;从清末民国的西北史地学看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宝端;新潮社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认同[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耿宪文;时局与边政[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卞思梅;论葛维汉的羌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晓光;《边政公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杨红波;清末民国时期历史课程标准的教育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灿龙;柳诒徵史学思想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曲文雍;《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刘峰;现代学术视野下的《禹贡》半月刊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9年

10 张嘉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高校边政研究述论[D];兰州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邦良;;在鲁迅与顾颉刚夹缝中的朱家骅[J];文史天地;2008年12期

2 李民;可贵的治学精神──悼念顾颉刚先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臧知非;顾颉刚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史哲;1993年05期

4 以舟;《古史辩》学派主帅顾颉刚的为人[J];炎黄春秋;1998年12期

5 赵利栋;《古史辨》与《古史新证》——顾颉刚与王国维史学思想的一个初步比较[J];浙江学刊;2000年06期

6 黄东;顾颉刚的老师[J];咬文嚼字;2003年05期

7 韦勇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的形成及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李友唐;钱穆与学术名人[J];文史春秋;2004年07期

9 张慧;;顾颉刚的档案史料观[J];湖北档案;2010年04期

10 杨牧之;;访顾颉刚先生[J];中国出版;197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鲁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提高民族自信心[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2 宫长为;;关于禹诞期的辨难——读《顾颉刚年谱》札记之二[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3 郑继强;张再彬;;挖掘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陶也青;;关于民族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夏泉;章琰;;港澳回归后穗港澳大学生“国家民族观念”比较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6 罗来平;;还是恢复重建圆明园好[A];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学术论坛会议材料[C];2009年

7 钱文卿;;发展民族职教 振兴民族经济——云南省楚雄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体会[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何新圣;;少数族人流寓唐都长安探因[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刘俐娜;;顾颉刚的古史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10 华以丹;;千古风物宜长计——切实保护苏州古城历史街区[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散木;顾颉刚的委屈[N];北京日报;2008年

2 曾江;学者热议顾颉刚研究新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李禹阶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华夏民族观念中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马戎;民族观念与固定领土相互关联的结果[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唐小兵;矛盾体:五四之子顾颉刚[N];东方早报;2011年

6 顾潮;《顾颉刚全集》:一波三折的出版历程[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李有智;鲁迅和顾颉刚的是与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张京华;顾颉刚:岂一个“才情”了得[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罗韦;用平凡的力量造就伟大的事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记者丁玎;纪念顾颉刚诞辰110周年[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2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6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斯满红;古史辨派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尚可;顾颉刚早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文侃;试论民族自信心的文化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正术;重新审视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D];苏州大学;2004年

4 边艳红;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曲文雍;《禹贡》半月刊作者群的中华民族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朱勇;传统文化资源在雕塑语言中的转化[D];清华大学;2009年

7 倪平英;相似外表下的不同内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武跃;早期公羊学派民族观念的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尹燕;《禹贡》半月刊的学术世界[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亮红;梁启超文化民族主义论[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17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017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