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中国的世界知识与世界认识——以“中国中心观”的影响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论古代中国的世界知识与世界认识——以“中国中心观”的影响为中心
【摘要】:"中国中心观"对古代中国世界认识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一方面,在明朝末年西方人沿新航路到达中国之前,由于中国的优越地位未受到挑战,这种自我中心主义理念刺激了中国人积极地探索域外世界,扩展了中国的世界视野及其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世界视野及其知识的扩展却没有带动世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的世界认识在数千年内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世界知识在"中国中心观"的解读下丧失了应有价值,甚至产生了扭曲。因此,世界知识的丰富与世界认识的僵化都同"中国中心观"密不可分。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古代中国 中国中心观 世界知识 世界认识
【分类号】:K03
【正文快照】: “中国中心观”是中国传统世界认识的核心理念,并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制度。因此,它又会影响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在认识外部世界的具体实践中,“中国中心观”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学术界对“中国中心观”有比较充分的研究,但尚缺乏对“中国中心观”影响下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静;论柯文的“中国中心观”[J];史学月刊;2002年03期
2 易鑫;;没有“中心”的中国中心观——读《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3 王海燕;陆玮;;柯文的“中国中心观”及其影响[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朱浒;;“范式危机”凸显的认识误区——对柯文式“中国中心观”的实践性反思[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5 潘娜娜;;欧洲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内涵演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叶哲铭;;在“西方中心”与“中国中心”之间——论《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费正清的史学研究模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张广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由古代西方历史理论说开去[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8 余桂芳;;正确的历史观应该成为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试评“西方中心论”对历史教学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8年18期
9 邓欢;;从西方话语中拯救中国历史[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李学智;;冲击—回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关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若干问题[J];史学月刊;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新华;;区域社会史研究中的比较史观[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葛剑雄;中国古代为何有重视历史的传统[N];北京日报;2009年
2 项峰;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N];人民日报;2010年
3 记者 鲁小彬 金辉;史学研究需要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考古学与公众知识的契合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谢维扬;合理探讨传统学术中历史元素的来源[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海外研究中心主任):艾尔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与东亚系教授):葛兆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长):王俊义(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特聘专家):;中美学者对话美国中国史学新动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李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全球史观”: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超儒;伏尔泰社会历史观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真;浅析费正清的中国史观[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9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04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