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名达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本文关键词:姚名达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摘要】:姚名达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创建历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学者。本文依据其《中国史学史讲义》遗稿,以及散见于信函与已刊著述中的介绍与阐述,梳理出姚名达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历程,拟定的架构以及已经成文的观点与主张等内容。中国史学史研究是姚名达最为重视,也始终坚持的学术领域与研究专题。姚名达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规划,具有整体化、系统化的特点,其已经刊行的几部史家年谱,均应纳入到中国史学史研究体系之中。作为姚名达留下的唯一相对完整的文本,《中国史学史讲义》遗稿讨论了史理与史官两部分内容。其中体现出的对史学理论的重视,可视为姚名达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姚名达 中国史学史 史理 史官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邻:16至19世纪湘鄂赣交边山区的土著与移民研究》(项目号:11YJC770038)阶段性成果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资助(52WW1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在1994年一次回顾中国史学史学科创建历程的访谈中,杨翼骧认为,英年早逝的姚名达“可说是最早致力于撰写一部内容丰富的中国史学史专著,也是在这门学科建立的过程中值得尊敬、怀念的学者。”①姚名达,字达人,后更名显微,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1925年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的宏观框架[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的基本框架[J];文史知识;2000年11期
3 王咨臣;姚名达史学思想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1984年06期
4 谷风;;刘节教授认为:中国史学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可分五个时期[J];学术研究;1962年06期
5 ;广东历史学会关于中国史学史的范围、内容与分期问题的讨论[J];学术研究;1963年01期
6 薛莹;;读《中国史学史》第一册散记[J];史学史研究;1987年01期
7 ;《史学史研究》1987年总目[J];史学史研究;1987年04期
8 刘修明;论历史研究的低谷期与高峰期——对史学现状与未来的思考[J];江汉论坛;1988年06期
9 瞿林东;马艳辉;曹守亮;;理性地对待过去 坚定地面向未来——瞿林东先生谈20世纪中国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1期
10 朱政惠;;海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及其思考[J];史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记录;;清代史馆中史官的“生存”状况——从一个侧面看史馆修史与专制社会的关系[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葛志毅;;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张承宗;;六朝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张敏;;秦史学及其研究[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7 牛致功;;刘知几的修史主张[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8 潘富恩;;论吕东莱历史哲学的现代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梁建邦;张晶;;司马谈对司马迁的影响[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10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忠德;史胆与史责[N];光明日报;200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越;摆脱单一学科史局限[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郭uQ;重视非学术史学[N];团结报;2009年
4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葛剑雄;中国古代为何有重视历史的传统[N];北京日报;2009年
5 武汉大学历史系 谢贵安;实录体史学研究向广、深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向斯;皓首穷经 终生读史[N];光明日报;2008年
7 邸永君;历史学的魅力与功用[N];中国民族报;2003年
8 余坦坦;谈谈历史描述的“个人化”趋势[N];长江日报;2007年
9 省社科院研究员 雷铎;国学中的史学:从《尚书》到《纲鉴》(下)[N];南方日报;2007年
10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 马宝珠;史学与新闻[N];北京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杜维运及其中国史学史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益萍;刘节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俊侠;先秦史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秦文;陈黻宸历史学说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永伟;王树民史学成就述论[D];安徽大学;2012年
6 冀列;西晋政治与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韬;李宗侗学术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丛晓立;吴泽与中国史学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杰;杨翼骧的中国史学史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杨林;陆奎勋与《明史》修纂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64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06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