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贡献
本文关键词:侯外庐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贡献
【摘要】:侯外庐,原名兆麟,自号外庐,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重点研究了先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先生的历史贡献进行了总结,以期牢记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先驱,丰富马克思中国化认识。
【作者单位】: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侯外庐 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一、侯外庐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明朝末年,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和神学思想,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冲击。腐朽清政府的封建压迫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危机感日益深重。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侯且岸;;韧的追求·艰的探索——对侯外庐翻译《资本论》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4期
2 方光华;兰梁斌;;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民族性与时代性[J];暨南史学;2012年00期
3 王长坤,刘宝才;先秦儒法公私观简论[J];齐鲁学刊;2004年01期
4 李桂民;;蔡尚思《中国思想研究法》的方法论意义[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兰梁斌;;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民族性与时代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陈荣庆;张岂之先生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略评[J];宜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刘宝才;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J];中国史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心力;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王秋;朱子学与中国现代哲学的思想空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程程;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军福;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时亮;侯外庐与《中国古代社会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宣民;侯外庐——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02期
2 ;沉痛悼念侯外庐同志[J];史学史研究;1987年04期
3 王记录;一般的历史与特殊的历史──—论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历史地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吴怀祺;;韧的追求的光辉——纪念侯外庐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侧记[J];史学史研究;1993年04期
5 赵世超;学习侯外庐先生自觉清除历史研究中的教条主义[J];晋阳学刊;1994年01期
6 王凤青;刘月梅;;侯外庐在史学领域“韧的追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黄静;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对古代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5年03期
8 刘宝才;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中国化[J];中国史研究;2003年02期
9 范国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研究述论[J];北京党史;2010年06期
10 金家诗;受命危难 展现辉煌——对中国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回顾[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刘茂林;;抗战时期郭沫若对中国历史学的苦心经营[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3 邹兆辰;;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方法的进步[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孙淼;;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奠基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5 郭沫若;;战时中国历史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6 孙开泰;;郭沫若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开创——读《十批判书》[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张越;;《十批判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刍议[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沛郁;1932年9月秘密印刷成书一册《资本论》早期中译本[N];山西日报;2005年
2 卢钟锋;侯外庐 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卢钟锋;侯外庐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李学勤;侯外庐先生《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张岂之;侯外庐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侯且岸;学术研究与全民族的思想启蒙(上)[N];学习时报;2005年
7 张岂之;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南开大学教授 常建华;从社会形态史到社会史[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朱佩娴;继承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历史所 张海晏;如何研究思想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7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8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程程;侯外庐清代学人研究的再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永志;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D];西北大学;2011年
3 程鹏宇;建国前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史观[D];西北大学;2013年
4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6 焦帅;中国大陆学者著作中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1980-2009)[D];扬州大学;2010年
7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8 雷萱;民国时期吴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汤艳萍;马克思主义史家李季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本文编号:1132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13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