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富含思想与见识的学术史著作——读王学典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
本文关键词:一部富含思想与见识的学术史著作——读王学典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史学 中国哲学史大纲 观堂集林 古史辨派 学典 现代性特征 傅斯年 史著 史学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
【摘要】:正"对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史而言,‘20世纪'不是一个普通的世纪,不是三世纪五世纪,也不是十七十八世纪,它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端"。~①可以说,20世纪中国史学是整个中国史学演进中的断裂时期。与此前的传统史学相比,它彰显出典型的现代性特征;同时,它更是此后中国史学继续深化的始点。新资料的发现、新观念的更新、新方法的运用使得20世纪中国史学学派林立、名家辈出、成果累累。从新史学派、古史辨派、史观学派、食货学派等流派,到《观堂集林》、《中国哲学史大纲》、《性命古训辩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著作,再到梁启超、王国维、胡适、傅斯年、郭沫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对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史而言,‘20世纪’不是一个普通的世纪,不是三世纪五世纪,也不是十七十八世纪,它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端”。#174;可以说,20世纪中国史学是整个中国史学演进中的断裂时期。与此前的传统史学相比,它彰显出典型的现代性特征;同时,它更是此后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海升;;勘探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演进之路——王学典与现当代中国学术史的初步探讨[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2期
2 王学典;;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J];史学月刊;2008年06期
3 李振宏;;开辟中国史学史研究新局面的思考[J];史学月刊;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翻转的程序与颠倒的当事人——正当程序理论的电影文本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吴晓云;;试论历史意义[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3 舒欣;;试论新历史小说对传统革命话语的解构[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李宝祥;;波普尔历史方法论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戴元光;陈钢;;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与范式创新[J];当代传播;2010年03期
6 李凌翔;;“乱世”中的治世之道——评杨恩玉著《治世盛衰:“元嘉之治”与“梁武帝之治”初探》[J];东岳论丛;2011年02期
7 赵艳红;;艺术想像与历史真实——透视有关历史题材电视剧“真实性”的纷争[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8 李荣萍;;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反思”问题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宏;;女性主义史学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4期
10 李传印;邓锐;;略论主观历史图景的主观创造性[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王玉鹏;;纽曼的历史神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3 贾鹏涛;;历史事实的从容与窘迫[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6 金利杰;格尔达·勒纳女性主义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占辉;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宗石丁;雷海宗与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11年
4 赵丽锋;近三十年浙江中国史研究特点与变迁[D];宁波大学;2011年
5 张娜;论马考莱的史学思想[D];山东大学;2011年
6 季岸先;沃尔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郑流爱;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与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梁晓华;视角的创造: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像[D];河南大学;2004年
9 汤红;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代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暨南大学;2004年
10 王乃华;论中国电视剧的艺术品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祚榕;旧案的重提和新见——关于历史创造与历史发展动力[J];读书;1994年09期
2 俞旦初;简论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史学[J];近代史研究;1981年02期
3 王学典;;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重塑[J];历史研究;2007年01期
4 王学典;史学的新世纪:走学科整合之路[J];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01期
5 邓嗣禹,李扬眉 ,周国栋;近50年的中国历史编纂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6 王学典;发掘乡村:21世纪初叶中国历史知识的增长点[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丁守和;评《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2期
8 王学典;历史研究的民间取向值得倡导──《两汉乡村社会史》简评[J];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03期
9 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J];史学史研究;1982年03期
10 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续完)[J];史学史研究;198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洪源,王德朋;展望21世纪的中国史学——“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侧记[J];史学史研究;2001年04期
2 马彪;超越战后日本中国史学模式的谷川史学[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02期
3 李小树;论李大钊在中国史学多元格局中的理论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4 朱清如;关于20世纪末中国史学问题的几点思考[J];湖湘论坛;2004年06期
5 刘光明;;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报业;2011年16期
6 李侃;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的一点认识[J];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01期
7 瞿林东;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J];安徽史学;1997年01期
8 瞿林东;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上)[J];历史教学;2000年03期
9 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J];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10 何平;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若干趋势[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姜义华;;当代中国史学:从帝王之学走向普遍性的人学[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刘重来;;试论中国史学“大一统”历史观——从《华阳国志》宣扬“大一统”思想说起[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7辑)[C];2008年
3 罗志田;;“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尤学工;;历史教育: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程利田;;袁枢对中国史学的贡献[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弘祺;;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中国史学:濠梁上Q5鱼的悖论(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李景煜;;中国史学肇源于《春秋》[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吕清玉;;发挥谱牒积极作用,促进中华民族团结[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梅春;;二十世纪史家对“通史家风”的继承和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毛佩琦 本报记者 陈菁霞 整理;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史学进程[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常金仓;“文化科学”理论与中国史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徐松巍;十九世纪中国史学变革的历史启示[N];光明日报;2000年
4 李振宏;“二十一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越 蒋正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研讨会简述[N];光明日报;2003年
6 李振宏;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展望[N];人民日报;2001年
7 侯且岸;中国史学与文化研究的若干反思 (之三)[N];学习时报;2003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蒋大椿;中国史学转型需找准定位[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杨艳秋 廉敏;中外学者研讨中国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浔邑;专家学者研讨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发展[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俐娜;20世纪初期中国史学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谷学峰;1958年“史学革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松;历史跨学科研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吕作用;越界取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冰;柴德赓与中国史学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雅芹;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史学功用观之嬗变[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维佳;唯物史观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历史学变革[D];扬州大学;2012年
7 杨发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史学风气的变动与童书业的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刘秀俊;实证与诠释的会通[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冬蕊;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新芳;孙祚民的农民战争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03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20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