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求真与致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

发布时间:2017-11-24 12:30

  本文关键词:求真与致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 翦伯赞 双重品格 吕振羽 历史研究 中国史学 历史哲学教程 经世致用 科学属性 史学要论


【摘要】: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而产生并发展的。李大钊、郭沫若是该学派的前驱人物,继起者有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人,他们均写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史学名著。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创立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性(求真性),以求真为目的,探寻历史的真相,强调实事求是和具体分析,体现了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而产生并发展的。李大钊、郭沫若是该学派的前驱人物,继起者有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人,他们均写出了具有科学价值的史学名著。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创立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这种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臣,王国范;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以实证研究为基础[J];新长征;2000年08期

3 侯云灏;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及其基本特点[J];学术研究;2001年12期

4 侯云灏;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新时期史学思潮[J];史学月刊;2002年06期

5 侯云灏;新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J];学术研究;2002年12期

6 许殿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许殿才;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阶段性特点[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8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洪认清;;20世纪前半期学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思想[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洪认清;;抗战时期延安与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区域特色[J];三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剑平;;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7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杜蒸民;;试评郭沫若的中国古史分期和“百家争鸣”的学说[A];郭沫若研究(第十辑)[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团结报;2013年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沙健孙;研究历史 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陈前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4 董欣洁;我院世历所举办“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凤娜;筑牢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强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顾言;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晓为;准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史学[N];光明日报;2001年

8 李红岩;晚清“新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记者张微;实施管理强院战略 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张艳国;要重视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霏;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辽宁大学;2011年

2 胡纬;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航;简论侯外庐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探索[D];河北大学;2015年

4 马英姿;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6 张美丽;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曾黎梅;《学术研究》(云南)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云南的建立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8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雷萱;民国时期吴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绍樱;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22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222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